完善“超載”問責機制精細調控景區“瞬時承載量”
專家認為,承載量直接影響游客體驗與生命安全。一方面,在核定最大承載量時綜合考慮空間、設施、生態、社會等因素,確保科學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盡快明確權責關系與問責機制,對“超載”景區進行處罰與問責,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保障最大承載量相關政策“不打折扣落實”。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認為,一方面要理順景區管理體制機制,根除政府利益驅動的誘因;另一方面需加快旅游業供給側改革,通過擴大有效的景點供給、時間供給,加強景區間競爭,讓游客有更多選擇權,倒逼景區重視游客體驗度。
安徽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李經龍分析說,景區管理部門不能心存僥幸,必須提高安全意識,重視游客擁擠問題。建議在智慧旅游建設中,加快通過大數據等方式實現限量售票、分時參觀、優化路線,以智能化即時控制景區游客量。比如“將限額售票分散至每小時,當每小時售票人數超過一定限額,便停止售票,并通過各個緊急疏散口進行分流。”“設計多條交集少、易分流的游覽路線供游客選擇。”
李經龍認為,為了避免游客“白跑一趟”的情況,還可以對熱門景區探索實現網上分時段預約管理,將人群有效限流在旅游出發前。
據了解,目前,上海黃浦區內部分景區已經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實時客流“上線”,游客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詢各區域的游客數、擁擠程度與該景區的瞬時承載量,及時調整游玩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