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張貼的退暖費通知。) (小區張貼的退暖費通知。)
(小區張貼的退暖費通知。) (小區張貼的退暖費通知。)

  5月7日(本周六)晚8點,凱華苑小區將召開全體業主大會。會議的中心工作是退還業主2015-2016年度結余的取暖費。

  聊城城區居民用取暖費為建筑面積23元/㎡,而這個小區該年度的取暖費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后僅為15.11元/㎡。

  不僅如此,凱華苑小區內綠草如茵,鮮花綻放,道路潔凈、通暢,綜合環境足以讓外人羨慕嫉妒恨。

  其實,凱華苑小區是一個只有108戶居民的小型住宅區,業主來自各行各業。

  像這樣的“袖珍”型小區因為住戶少、收費少,物業公司掙錢難,多屬物管的“險灘”地帶,很多小區為此陷入臟、亂、差無人管理的局面。

  那么,凱華苑小區在物業管理上是如何完成“逆襲”的?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小區道路安置減速帶和阻攔鎖。)(小區道路安置減速帶和阻攔鎖。)

   緣起:業主不滿供暖效果,由此走上自治路

  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城區軍需路的凱華苑小區采訪。這是一個只有一棟小高層住宅樓的居民小區。

  說明來意后,在小區門崗值班的一位老師傅按下電鈕,移開人行通道的欄桿,讓記者走進小區。

  “我們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業主不管是開車,騎自行車,還是步行,都要憑卡出入。”這位師傅解釋說,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小區的安全。

  在小區內大門北側的公示欄上,張貼著一個醒目的退暖費通知。通知旁邊附著2015-2016年度供暖季賬目公示單、2015-2016年度業主取暖費收款明細表和應退款明細表。

  “這些賬目弄得很細,我們業主的錢花在了哪里,用了多少,還剩余多少,通過這個賬單可以一目了然。”在此路過的一名業主對記者說,自從他們小區物業實行自治管理后,小區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拿供暖來說,以前,小區的供暖費一分錢不少繳,但供暖效果卻不好,業主意見很大,這兩年供暖我們自己來管,取暖效果提升了不少,并且每年還能退還剩余的取暖費。”這名業主說。

  呂月明是凱華苑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也是該小區的一名業主。他向記者講述了小區物業自治經歷。

(凱華苑小區。)(凱華苑小區。)

  呂月明說,凱華苑小區共有108戶居民,2011年底小區建成后業主陸續入住。2012年下半年,他們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當時,業主對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不太滿意,特別是供暖季暖氣不熱問題,業主懷疑物業公司克扣了流量,雙方矛盾不斷,一年多之后,該物業公司撤離了小區。”

  呂月明說,后來,小區業委會又聘請了一家物業公司來管理,可是業主們發現,這家物業公司并未給小區帶來多大變化,業主仍意見滿腹,尤其對供暖一事。

  “其實,業主心里也明白,物業公司作為企業畢竟是要掙錢盈利的,沒有利潤誰愿意做虧本的買賣呢?”小區業主張旭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他們小區不大,可服務項目一個都不少,如聘請物業公司管理,其運行成本肯定不小。要想管好小區物業,讓業主少花錢辦大事,就得把本應物業公司掙的利潤拿回來,再用到業主身上,這就要實行小區自治,自己為自己服務。

  “經過全體業主同意,從2014年開始,我們接管了小區的供暖工作,不讓物業公司插手此事,供暖季結束后,我們把剩余的供暖費全部退還廣大業主。”張旭說,由于少了一大項收入來源,物業公司在小區難以為續,最終不得不撤離。從2015年開始,他們小區真正實現了自治管理。

(小區最偏僻的一個角落也種植了綠草。)(小區最偏僻的一個角落也種植了綠草。)

  實惠:供暖實行“零利潤”,結余費用退換業主

  “小區管理好了,環境變好了,我們自己也會受益,住著也舒心,本著這種想法,我們幾個愿意給小區干點實事的人結合在一起,組織成立了小區業委會。”

  作為業委會成員的“帶頭大哥”,50多歲的呂月明說,他與其他幾名熱心的業主一起利用閑暇時間管理小區的事務,代表廣大業主行使小區的管理權、監督權,同時也接受業主的監督。

  如果小區有什么大事需要商量,他們就召開全體業主大會,聽取大家的意見。此外,業委會組織成員開會時也要請幾名業主參會,其他業主愿意來聽一聽的,都可隨時參會發表意見。

  “我們這些人都是義務勞動,不領取任何報酬。”呂月明說,為了做好小區的日常服務工作,他們聘請了4名物業管理人員,其中包括一名物業經理、一名保潔員和兩名門崗保衛人員。

  物業經理只參與小區的物業管理,接受業委會的監督管理,沒有經營行為。“雖然小區物業服務人員不多,但他們對工作都很認真負責,這一點業主們都挺滿意。”采訪中,幾位業主稱。

  “小區物業實行自治后,要想取得廣大業主的信任,必須做到賬目透明化、公開化,把事情都擺在桌面上,接受業主們的監督。”呂月明以取暖費為例,2015-2016年度供暖季,他們小區73戶繳費取暖,合計繳費208849元,去掉各項成本后還結余71684.99元,這些錢再按平方如數退還給業主。

  今年按樓房面積大小每戶繳納暖費的多少,每戶業主分別可退還807元、1016元和1147元,平均每平方退款7.89元。

  “這兩年,我們與供熱企業結算完取暖流量費后,就把我們小區供熱泵站的運行成本,諸如水電費,人工工資等費用都一一公布出來,讓大家心里都明白錢花到了哪里。”呂月明說,正是做到了供暖“零利潤”和賬目公開透明化,他們小區才有了退暖費的可能。

  “我們自己供暖,去掉了中間環節,供暖效果好了,并且還能退暖費,業主們繳費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張旭說。

(自行車車棚內安裝了充電設備。)(自行車車棚內安裝了充電設備。)

  經驗:管理小區像對待自己的家一樣心細

  走進凱華苑小區,給人的感覺是處處干凈、規整。呂月明介紹說,他們管理小區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一樣心細,只要發現哪里有不順眼的地方,立馬整改,像私占綠地種菜行為,絕對不允許。

  “小區停車難、亂停亂放是普遍現象,但我們小區不存在這種情況。”呂月明說,根據大多數業主的意見,他們對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車輛憑卡出入,有地下停車位的,車輛要停放在地下車庫內,沒有地下停車位又想將車停放在小區院內的,一律要租小區停車場的車位,否則不得進入小區,這就杜絕了車輛在小區內亂停亂放的問題。

  該小區公共停車場有32個停車位,每個車位租金100元/月。這些收益都用于小區公共設施的維修、綠化等費用支出。

  “我們小區內三套電梯的年檢、檢修費用,不用業主掏一分錢,小區內植樹、種草和自動化的灌溉設備等都從租金中列支。”呂月明說,為了方便業主存放自行車,他們又建了一處停車棚,并安置了充電設備和數十個插座,只要車主投幣即可在車棚內充電。

  小區內居住著不少老人,為了他們上下電梯安全,小區業委會又在每套電梯內安裝了扶手。此外,他們還在小區內安置了一些石凳、石桌……

  “我們小區的物業費是按0.65元/㎡收取,這些費用主要用于4名物管服務人員的工資開支等。其他費用都從車位租金中支付,不讓業主再交錢。”呂月明說,業主的錢用于業主,服務于業主,讓大家伙在小區住得舒心一點,也是他們實行小區自治的目的。

  在采訪中,呂月明告訴記者,有不少其他小區居民看到他們小區治理得井井有條,非常羨慕,其中有一位曾向他請教方法,他一笑了之。

  在呂月明看來,要想復制他們小區的管理辦法,難,也不難。說難,必須要有幾個真心實意為小區干實事的熱心人,要不圖報酬和個人得失;說不難,只要下定決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呂月明感慨地說,他們小區雖然業主不多,但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管理起來并不容易。起初,有些業主對他們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還說三道四。

  感到一肚子委屈的呂月明當時拍桌走人,決定再也不干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了。后來,在其他業主的再三勸導下,他才回心轉意。

  如今,他帶領業委會其他成員把小區管理得有條有理,讓業主獲得了不少實惠,自然也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我們小區的環境變好了,廣大業主的素質也提高了不少,亂扔亂倒垃圾的現象沒有了,整個小區都充滿了正能量。”呂月明欣慰地說,看著現在的情景,以前他們所有的付出勞動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