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理性看待人情債

  實際上,不僅隨禮金額存在地區差異,很多年輕人對待隨禮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在四川讀研究生的張揚告訴記者,現在大家只認同給錢這種形式,其實隨禮本來有很多的意義。所以,當關系特別好的同學結婚時,他一般都不會包紅包,而是直接送禮物。“比如用超輕粘土做個手辦啊,自己做的禮物怎么著也是限量版,比給錢更能體現友情。”

  在深圳一家國企工作、25歲的韓琦則有些矛盾。平日里,韓琦覺得隨多少禮都無所謂。“我參加的都是很好的朋友的婚禮,我自認為就算不給錢也不會損害友誼。等到我結婚的時候,對于朋友隨禮的態度也是想給就給。”但是,當他真正看到別人隨禮的時候,也會因為從眾心理而出錢。

  5年前考取河北省公務員,秦雷卻毫不掩飾地表達了隨禮對人脈的幫助。秦雷在距家鄉480公里的太原讀的大學,畢業5年來,他一共回山西參加過4次婚禮。秦雷認為,除了與這些同學關系較好外,同學之間社會地位接近、未來友情發展空間較大,也是他多次隨禮的重要原因。

  李春林告訴記者,他的一個朋友去年上半年買房時,自己曾經隨了500元的禮金。過了不久,朋友買了輛車又叫他過去聚聚。讓他沒想到的是,本以為這是朋友間的臨時聚會,結果吃完飯后,朋友又把禮簿拿了出來。“在座的有人開始掏錢,有人沒有準備,傻了眼但也沒辦法,還有的人甚至連忙打電話讓老婆把錢送過去。”

  “掏了500塊錢,那飯吃得真讓人郁悶!”大半年過去了,一想起這件事情,李春林還是覺得朋友有點過分,“一年里事情不斷,都隨了份子錢,結果買個車還叫大家出禮,太不應該了。”他說。

  魏華也表示,在他的家鄉經常有人連續辦酒席,次數多到連他看重人情往來的父母都不想去了。“現在隨份子的名目太多,很多人會以各種事情擺酒席。最扯的是,上次我們這邊有一個人賣水果和城管打架,把城管捅了,在拘留所里呆了幾個月,回來后他家里還辦了個接風洗塵的酒席。”

  王忠武表示,如今人們隨禮的觀念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補償心理,你隨我一百我也要回一百,這里面有功利的想法。第二類是投資心理,比如說村支書的兒子要過生日,村民可能會包個大點的紅包,借此來打點關系,有些政治獻金的性質。第三類則比較高尚,不求回報,就是親朋好友有了什么事要幫一下。

  王忠武認為,當今年輕人應該對功利性的禮金充滿警惕。禮金只是一種符號,人際交往不能什么都用金錢來衡量。社會上的隨禮觀念也應與時俱進,創造出新型時尚的人情文化。

  寧夏西吉縣今年3月發布了《西吉縣抵制高額彩禮反對大操大辦婚事的倡議書》。倡議書指出,在婚事活動中講排場、比闊氣、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奢侈浪費、人情過濫等,給人民群眾造成了極大的經濟負擔。因此,倡議書提倡青年移風易俗,喜事新辦。

  在賀雪峰看來,如果政府出臺政策管理普通人的隨禮行為,那可能是管得過多。但是政府提出出倡議,倡導百姓節儉辦婚禮,則是非常有必要的。(應采訪者要求,文中李春林、魏華、韓琦、秦雷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