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次蛻變
“每天叫醒自己的是夢想,那是雞湯文章里的矯情說法,實際上每天叫醒我的是壓力。”在無錫山水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的辦公室里,劉富君感慨。
在創業初期,他甚至有意躲避經常遇到的熟人和前同事。“大家都住同一個小區,早晨上班路上會遇到,不同的是他們去機關大樓,我去廁所漏雨的民宅。”一度,把自己繃緊的他將孤獨和恐懼深藏心底,故作瀟灑。他并不想把“小個體戶”的樣子展示出來,“別人問我怎么樣,我會說很好啊,已經有三個員工,也招兵買馬了。”
與朋友相聚,他甚至不好意思把手機拿出來,“每天都有學員在微信里隨時咨詢,我得像客服一樣回復他們,擔心朋友們笑話。那時候考慮最多的還是這個”,他用手指指臉,“面子。”
從原來社交圈切斷的孤獨,以及自斷后路的恐懼,也如影隨形伴隨著他。“負責任的說,創業一年多的時間里,十點多睡覺的時候只有個位數。每天回家坐到沙發上,愛人總是問我為什么不說話,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對家人有巨大的愧疚。”
“創業路上都是坑”,為了緩解壓力,劉富君會選擇跑步,“三五公里的跑,直到大汗淋漓也一直跑,并且不斷告訴自己還年輕,仍然很有力量。”
但好在創業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如今培訓課程公眾號已有兩萬人關注,有17000多人一對一加了劉富君的微信。“四部手機的微信,每天24小時都會有人咨詢留言。”
2015年6月份,商業模式初顯后,劉富君把公司搬到了現在的辦公地址,搬離出租屋的時候,他找人專門拿著DV記錄,鏡頭里,他對著空氣介紹說,“各位員工,大家好。我是劉富君,這是我創業的第一站……”說到動情處,身材高大的他站起來展開雙臂,比劃著當時的樣子。他覺得,等公司做大做強時應該有自己的展覽館,存留展示這些歷史性的資料。
在辭職創業的這段時間里,每天面對電腦和微信的劉富君視力下降厲害,一只眼睛甚至加了五十度散光。“快兩年了,從未體檢過。”他說,跟體制內的生活相比,自己失去了很多,但盡管如此,如果不經歷這場冷暖自知的體驗,依舊會感覺到遺憾。
從官場到商場,劉富君說自己正在完成一場蛻變。他說,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理解反對辭職、盼望他穩定上班工作的父母。“將來我會教育并且告訴我的孩子,要做一個平常的人,別去做那個與眾不同的人,因為與眾不同的地位,就意味著與眾不同的付出。”
話鋒一轉,焦點再次回到自己身上。“沒有人會要求孩子去做上市公司老總,你只會這么要求自己。我已經上路,沒有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