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逼婚廣告”飽受質疑 志愿者母親:小心被雷劈
廣告刊發后,383人次參與了網上眾籌,然而在獲得支持的同時,他們的行為也飽受質疑,甚至不被自己的家人理解。有報道稱陳盈穎的母親一邊幫她籌錢,一邊警告她小心被雷劈。
陳盈穎:“這是我媽的原話。”
記者:“她怎么說的?”
陳盈穎:“我媽她還是蠻擔心我的,在家長看起來是非常偏激的行為。她怕其他家長知道,因為其他家長都在愁著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對象,嫁不出去。這肯定得被人家戳脊梁骨,要讓人家知道得遭雷劈的,這是大逆不道的事。”
催婚為何成了父母的義務?
陳盈穎1985年出生在福建廈門,是家中獨女,父親從商,母親是公務員,7歲時,父親因一次生意失敗而破產,家里負債,那段艱難的日子讓陳盈穎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也更體諒父母,在父母面前,她既乖巧又聽話。
陳盈穎的父親上世紀80年代就移民澳大利亞,受東西方文化影響的他在女兒的教育方面一直比較民主,陳盈穎是環保主義和動物保護主義者,堅持食素,陳盈穎的父親對這些行為都不加干涉,唯獨在結婚生子這件事上,年齡是過不去的坎,催婚成了父母的義務。記者采訪到了陳盈穎的父親。
記者:“你女兒不嫁又怎樣?”
陳父:“急,因為我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還是比較傳統,根深蒂固,小孩大學畢業了,那應該盡快結婚。”
記者:“那你的婚姻是催婚催出來的?”
陳父:“是自然而然。”
記者:“為什么你是自然而然,到了女兒這就要強加給她,一定到了什么時候,就做什么事?”
陳父:“我們傳統思想就是時間到了,因為當時我是二十七八歲結婚的。”
記者:“也屬于晚婚的了?”
陳父:“屬于晚婚,當時女兒是剖腹產。在婚育年齡,當時剖腹產是很少的,都是自然順產,特別是作為媽媽來講比較擔心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希望她早一點結婚,早一點生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