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盈穎的父親
已婚志愿者為何加入“反逼婚聯萌”?
2009年,大學畢業一年后,陳盈穎赴澳大利亞留學,在新南威爾士美術學院攻讀雕塑、裝置與行為藝術專業碩士學位。一年后,陳盈穎的母親移民到澳大利亞,在她看來,母親這樣做表面上是陪讀,實際上為了她的終身大事。當時,陳盈穎26歲。
陳盈穎的母親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女兒計算著人生大事的時間表。為了趕上進度,除了旁敲側擊,陳盈穎的母親還想通過安排相親一步到位。而陳盈穎在持續了兩年的焦灼后,突然決定與當時的男朋友結婚。
記者:“你做出結婚這個決定,和你母親給的壓力有沒有關系?”
陳盈穎:“有,我覺得有60%。我覺得我當時結婚,也是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
記者:“如果沒有這些壓力傳遞給你,你當時會結婚嗎?”
陳盈穎:“我可能就不會領證了。”
婚后,陳盈穎和丈夫租住在北京五環外的一間工作室,創作之余,陳盈穎熱心公益,“反逼婚聯萌”成立時,她是當時唯一一名已婚志愿者。

記者:“你作為一個已婚人士,你干嗎參與反逼婚聯盟?”
陳盈穎:“雖然我現在已經結婚了,但是我是這么過來的,我也是有被逼過婚。我能明白家長他急著兒女結婚的時候,家里頭傳達出來的那些氣氛,對兒女來說心里是有多難受。雖然以我的角度,我是已經所謂脫離苦海了,但是我有這個責任,為改變這個社會風氣去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陳盈穎:單身也可以很幸福
無論是為眾籌支持者設計紀念品還是參加“反逼婚聯萌”的線下活動,陳盈穎都在用實際行動支持“反逼婚”,她希望傳遞的,是一種更開放、更多元的關于人生幸福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