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寫下了家人的名字,并給幫助她的葉文達看。女孩寫下了家人的名字,并給幫助她的葉文達看。

  在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內,一個特殊的孩子成為福利院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好心人共同的牽掛。女孩來自越南,2015年被拐賣至青州山區,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輾轉到了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在好心人和福利院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經聯系到了越南駐北京大使館,還幫女孩找到了遠在越南山區的家人。6月12日下午,女孩在市兒童福利院焦急地等待,等待電話的另一端響起媽媽的聲音。

  現場

  能用簡單中文詞匯和別人交流

  6月12日下午,在濰坊市兒童福利院里,17歲的越南姑娘正和幫助她的好心人交流著。齊劉海,偏到一側的麻花辮,一身藍色的連衣裙,臉上帶著甜甜的微笑,這個胖乎乎的女孩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活潑可愛。

  “弟弟”“哥哥”……小女孩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已經取得了越南堂哥的電話。因為在越南通常稱呼“堂哥”為“弟弟”,向福利院里的好心人解釋時,她經常說著說著就忍不住笑起來。雖然遠在異國他鄉,但是此時此刻,這個女孩并沒有太多焦慮和害怕,一聲聲“哥哥”“姐姐”,親切地叫著幫助她的好心人。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個女孩是越南苗族人,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區,而且非常落后,她的爸爸、媽媽都沒有電話。好心人在越南駐北京大使館的幫助下找到了她堂哥的電話,現在她堂哥正在想辦法聯系她的父母。女孩說,她想和父母說句話。

  “爸爸媽媽不在家,去姐姐家了,堂哥幫忙去找爸爸媽媽了。”女孩努力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說道。如今的她能聽懂一些簡單的中文,也會說一些簡單的中文詞匯,但是想順利交流,還是有些困難。“弟弟,電話。”剛和堂哥通話一小會兒,她又開始著急想知道堂哥找她爸爸媽媽的情況。

  “想媽媽了。”女孩努力地表達著內心的情感,她說,自己耳朵上的耳環就是媽媽給她的,她邊說邊用手輕輕摸著自己的耳環。

  看到周圍的人聽懂了她的話,小姑娘開心地笑出了聲,一遍遍地說著“媽媽去姐姐家了”。只是她不知道姐姐的電話,需要堂哥幫忙打聽幫忙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