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對流天氣預報很難有準兒

  在華北地區,夏季是強對流天氣多發季,但是齊魯晚報記者從濟南市氣象臺獲悉,這種強對流天氣,仍然是氣象預報中的難點,雖然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又難以準確預測。

  目前強天氣預報中心可提供最長72小時的各種強對流天氣預報。但對強對流天氣準確預報難度相對較大。目前天氣預報的模式主要是數值預報,只能依據模式給出的環境條件和一些診斷量來進行綜合判斷,與實況有一定偏差。

  而在臨近預報中,預報員可以依靠雷達回波對強對流天氣進行判斷和預報,并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不過,雖然臨近預報可以利用雷達等非常規觀測手段提高判斷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準確性,但提前量相當有限,留給相關部門決策和公眾采取防御措施的時間也極為有限。

  往年六月干熱,今年高溫+大雨少見

  21日白天,濟南最高溫升至35.4℃,市民酷暑難耐,傍晚起,東城突降暴雨,并在夜間逐漸向市區其他地域蔓延。22日白天,降雨結束,等太陽升起,仍然保持了35℃的高溫日,到23日,濟南將再迎大雨,并伴有雷電。

  近幾日,濟南的天氣,“高溫+大雨”自由切換成為常態。如果前面下了雨,風力較小的話,在高溫情況下會再次蒸發形成水汽上升到空氣中,如果南方下雨,在南風的作用下,南方的水汽會輸送到空氣中,空氣濕度會上升。溫度高,濕度大,高溫高濕的天氣比較頻繁,容易造成大氣的不穩定性。如果這時,北方下來一場干冷空氣,濕度環境可能會破壞,高溫高濕的情況可能會有所緩解。

  “往年這個時候,像這兩天這樣,隔一天、甚至連續兩天下雨的情況,相對較少,一般7、8月份較多,6月份還是主要是以干熱性高溫為主,空氣很熱,但空氣濕度并不大。”濟南市氣象臺的工作人員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