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內首例“鳥氨酸氨基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活體肝移植手術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成功完成。據了解,這種酶缺乏疾病發病罕見,多數活不到成年,這例手術的成功,對此類患兒救治將有里程碑的意義。而手術的背后,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親情故事。為救治患病的2歲女兒,患有脂肪肝的父親侯丙福控制飲食并天天繞著大明湖跑10公里,終于在3個月的時間里減掉30斤,成功為女兒捐肝。

術后女兒能吃肉了,她死死抱著碗不放
7月1日中午,記者來到山大齊魯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病房時,兩歲的小軍秀正被護士長劉考抱在懷里。“小家伙一直食欲很好,8點到10點因要吃藥不能吃飯,她大概是餓了。”護士長說話的時候,小軍秀正不斷抓起劉考上衣袋上插著的筆往嘴里塞,逗得周圍人一陣笑。
劉考把小軍秀抱到床邊,父親侯丙福拆開一袋菠蘿豆,喂給女兒。每吃完一個,小軍秀身體前傾、迫不及待地用小手去抓袋子里的菠蘿豆,使勁往嘴里塞。吃菠蘿豆的時候,小軍秀靠在爸爸懷里,由于生病的后遺癥她還坐不直,侯丙福就用胸膛撐著她。
看著女兒憨態可掬的樣子,一旁的母親彭裕蕾紅了眼睛。“手術之前,孩子從來沒吃過這些。”彭裕蕾說,因為這種“鳥氨酸氨基甲酰轉移酶缺乏癥”,女兒不能進食任何含蛋白質的東西,平日里她只能喂孩子瓜果青菜,但是只吃這些東西孩子往往很快就餓了。“手術之后第一次給她吃肉,她死死抱著碗不放。”
吃了一些菠蘿豆,彭裕蕾又端來一碗從家帶來的蛋羹。侯丙福喂給孩子吃,小軍秀吃得把頭幾乎埋進碗里。有時候動作大了,衣服被帶起時,能看到肚子中三道觸目驚心的疤痕。這樣的疤痕,侯丙福身上在同樣的位置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