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論
為道路命名也該拿出“濟南速度”
近年來,不論是在經濟發展領域還是在城市建設領域,濟南都在提速。僅從交通建設這一個方面來說,二環路各延長線工程進展迅速,二環快速路正在加速成環,市民期待已久的順河高架南延工程也已開工,尤其是從去年以來,備受矚目的軌道交通建設也逐漸完成了“從無到建再到兩條線同時在建”的“兩級跳”,年底還有望迎來R2線的開建。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專家頻頻為濟南點贊,稱贊這座城市如今已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跑出了令人矚目的“濟南速度”。
有些遺憾的是,在路網建設不斷加速的同時,為道路命名的遲緩卻在一定程度上拖了“濟南速度”的后腿。在發展潛力無限的西部新城,眾多已建成道路的命名久拖未決,耗時一年路名仍“難產”。這一問題,不僅給附近的居民、單位帶來了諸多不便,拉低了公眾幸福感,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沖淡了百姓對相關主管部門的信心和滿意度。
不能否認,西客站片區部分道路命名的遲緩,有“命名方案幾經修改”的客觀原因。但正如市民所說,“就算再怎么走程序,也用不了一年”。面對“耗時一年,道路路名仍‘難產’”的現狀,“因謹慎而緩慢”的這一解釋,顯然難以讓人完全滿意。
為西部新城的道路命名,適度謹慎本沒有錯。現今的城市管理正越來越多地面臨“既要、又要、還要、更要”的境況,成為一道多難的選擇題,這也更加考驗著城市管理團隊的智慧和能力。僅就道路命名來說,就既需要指位性強、又需要兼顧文化感,還要盡可能地契合百姓需求、避免出現負面反響,難度確實頗高。但需要明白的是,不管問題多復雜、矛盾多突出、事兒有多難辦,使出“拖字訣”,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而只是一種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在城市管理領域為害頗深的“鴕鳥心態”。
民之所望,即為政之所向。這一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意義頗深。為道路命名,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多站在市民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好好想想道路無名給市民帶來的諸多不便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是多么令人苦惱,進而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考中產生解決問題的緊迫感,從而在為道路命名時拿出“濟南速度”、拿出以民為本的服務精神,去促成問題早日得到解決。
為道路命名,看似一件小事,但又著實不是一件小事。關切民生細微訴求,早已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際需要。能否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也是各地的城市管理團隊都面臨的一次“大考”。面對這次“大考”,濟南將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