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安置職工

  體現人文關懷

  國企改革難,“僵尸企業”處置更難,職工分流安置,更是難上加難。對此,山東省委、省政府態度明確,“不把職工問題解決好,國企改革就算不上成功。”張新文引用清人胡林翼的“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表明改革的決心和穩定的重要。

  趙軍原是山東能源集團宣傳部副部長,被派到肥礦集團擔任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后,經歷了不小的落差:拋家別舍不說,上任3個月,沒領過一分錢。“不光是我,肥礦集團領導班子都這樣,職工工資發到哪個月,班子成員的薪酬就領到哪個月。”

  原來,肥礦集團歷史包袱沉重、資不抵債,已拖欠員工工資10個月以上。

  剛上任時,趙軍愁得一連幾天睡不好覺,擔心職工堵大門。然而,讓他意外的是,3個月來,幾乎沒見過上訪者,“這都歸功于集團科學合理、充滿人情味的職工安置方案。”

  這個方案,由省政府做出部署,省國資委和山東能源集團牽頭,以肥礦為主制定,十三易其稿。方案提出了內部退養、解除勞動合同并支付補償金、正常經營安置、移交辦社會人員等9條安置渠道。職工安置總費用約25億元,由財政補助和貼息貸款解決。

  5月30日,肥礦集團召開職工代表大會,157名職工代表全票通過這個方案。

  “關鍵在會前,核心是民意。”肥礦集團工會副主席牛憲民說,方案征求意見,做到了“宣傳教育到位,征集意見、解疑釋惑到位,分析研判到位”。白莊礦一線采掘工安樹河動情地說:“幾個月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成了現實。連勞務輸入人員也享受到了安置政策,考慮得太周到了。”

  在山東國投公司黨委常委盧連興看來,妥善安置職工是改革的重點。“政策類別化、去留自愿化、方案人性化,是處置的原則。不搞一刀切,算清明白賬,走有走的政策,留有留的待遇。國投公司分流安置三四千人,沒有一個人上訪。”

  淄礦集團新升實業埠村煤礦有個“全員溝通對話會”,7年搞了50多場次,參與人數數萬人次。“交流順暢了,信息透明了,問題好解決了,形成了尊重職工、相信職工、依靠職工的良好改革氛圍,有效保證了轉型發展。”新升實業公司董事長李樹新說,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保持“我們始終跟職工在一起”的姿態。“要求職工做到的,干部先做到,改革,不能只改職工不改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