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濟南市委提出 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 的重大決策,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進入新階段。在1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副市長蘇樹偉公開向媒體強調了濟南對這個中心的最新定位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
全市上市公司32家
蘇樹偉說,按照 金改22條 中關于 做好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金融服務 的要求,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正在實踐中探索其功能定位問題,目標就是聚焦產業需求、突出濟南特色、實現錯位發展,進一步打通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通道,更好地實現金融脫虛入實,努力打造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 。
為此,濟南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每年年初都舉辦銀企對接會,在今年銀政企合作推進會上,駐濟銀行機構對接我市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科技創新項目在內的253個企業項目,達成綜合授信意向1169億元。上半年,全市銀政企合作重點項目實際授信金額603.6億元,及時解決了企業和項目的資金需求問題。
同時,在全力推進直接融資方面,目前,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2家,上市股票總數33只。 新三板 掛牌企業達到108家,約占全省23%,形成了 新三板 獨具特色的濟南板塊。
三年來,各家科技金融合作銀行共為企業貸款800多筆,總額達61億元。此外,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立兩年來,交易品種已達到11個,累計交易額達到200億元,起到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積極作用。
存貸余額雙過萬億
三年中,我市存貸余額雙過萬億,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由9893.8億元增至14174.7億元,增長43.3%,貸款余額由8632.8億元增加到11356.8億元,增長31.6%;保險業保費收入由122.5億元增至222.75億元,增長81.8%。
2012年至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由411.3億元增加到641.86億元,增長56.1%,年均增長16%,占全市GDP的比重由8.5%提升至10.5%,總量和占比都排全省首位。
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銀行業資產總額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實現利潤153.3億元,排全省首位;上半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07.2億元,同比增長73.5%,規模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三年來,金融業稅收收入由78.6億元增加到132.3億元,增長了68.3%,年均增長19%,占全市總稅收的比重由11.1%提升至13.8%,稅收貢獻居全省第一位。
銀行機構共45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銀行機構45家;證券公司29家,證券營業部78家;期貨公司2家,期貨營業部35家;各類保險公司85家,財務公司9家。金融機構的快速集聚,有力提升了我市金融集聚輻射能力。
此外,以濟南中央CBD為依托,我市著力推進金融核心集聚區建設。目前,中央CBD及輻射區域內已建成商務樓宇200多萬平方米,建設項目69個,已入駐重點企業450余家,省級總部近30家,其中以省農信聯社、國開行山東分行、建行山東分行等為代表的金融類機構65家。
同時,總建筑面積達4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60億元的 漢峪金谷 項目進展順利。目前,A區項目39座建筑基本建成,已簽約企業300余家,其中包括興業銀行、齊魯證券、郵儲銀行、省國投、山東海投等金融與大型企業總部機構3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