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的收費將提高,但公益屬性不會變

  公辦、民辦養老機構在入住率上的巨大差別,和懸殊的收費標準有著密切關系。據記者調查,在一些民辦養老機構,針對全失能老人一個月的收費到了6000元到8000元,甚至還有更貴的;而一些公辦養老機構的價格只有兩三千元。

  這背后是成本上的巨大差距?!拔覀冞@的飯錢多年來一直是45塊錢一天?!睆埲暄嗾f,此外還長期給老人提供免費的水果。她表示,民政部門的一些運營補貼都被用在了改善老人居住、生活等方方面面。政府的支撐讓他們得以長時間保持一個相對實惠的價格。

  但對民辦養老機構來說,卻不得不算成本上的賬。冉樹玲說,對民辦機構來說,一年光房租就以百萬計,這還不算運營成本。養老作為體驗式服務,沒有十天半個月很難樹立口碑。就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機構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積累起好口碑,而這段時間房租、員工工資等都意味著極高的成本。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冉樹玲坦言,民辦養老機構在收費上也在走低,因為價位高了更不會有人來。而《意見》如果實施,將有效改善這一點。其中明確了公辦養老機構的公益屬性,即加強對“三無”、五保等困難老年人的服務保障,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職能。在定價方面,公辦養老機構要綜合考慮政府投入、社會捐贈等因素,實行全成本核算和嚴格的財務預算,按照不低于當地相當等級養老機構市場收費價格的原則,合理確定收費標準。政府供養對象免費入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付供養資金。

  公辦機構改制后,原有資源仍保留

  然而,價格并不是影響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的唯一因素。難改的傳統觀念成了最大絆腳石。

  “即便老人愿意住養老院,很多子女反而覺得這很丟人?!比綐淞嵴f,很多人對民辦養老機構有成見。“有人上來就問,你們這打不打老人?”天橋區心家園老年公寓的院長于弘君對此也感到很無奈。

  張汝燕也表示,老人們普遍的觀念還是喜歡公辦養老機構,認為公辦機構不光信譽好,吃住、護理等各方面都會更勝一籌。而以歷下二院老年公寓來說,醫養結合也頗具誘惑力,這種天然的醫療條件讓不少民辦養老機構望塵莫及。

  因此,公建民營的模式讓社會力量得以涌入的同時,有市民擔心這會影響到服務質量。一些經濟困難的“三無”、五保老人也不免擔憂是否沒人為他們“兜底”。對此,《意見》中也指出,公辦養老機構應優先保障“三無”、五保老年人和孤老優撫對象,經濟困難的失能、計生特殊家庭、高齡老年人,以及其他為社會做出特殊貢獻的老年人等重點養老對象的服務需求。在履行基本養老服務保障職能的基礎上,公辦養老機構可利用空余床位為其他社會老年人開放服務。

  而公建民營推進的過程中,民政部門要與運營方簽訂合同,明晰權責關系,細化雙方權利義務、產權性質等一系列內容,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平不降低。比如一些醫院的養老院,改制后醫療資源仍會保留。

  目前,《意見》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時間截至2016年8月31日。下一步,各地將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具體實施辦法,妥善處理轉企改制過程中涉及的機構性質變更、職工利益維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關鍵問題。

  關于改革后公辦養老機構人員編制問題,據透露,目前還正在研究中。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萬兵 陳瑋)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