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公辦養老中心一直都受追捧。濟南的公辦養老中心一直都受追捧。

  24日,山東省民政廳發布關于征求《關于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建議的公告。其中提到,力爭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或轉制為企業、社會組織。

  據了解,公辦養老機構運行機制不健全、發展活力不足、資源利用效益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公建民營模式將解決公辦、民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與“大量空置”的矛盾。

  養老機構經營,公辦民辦兩重天

  “床位不夠,116張一直都住得滿滿的。”歷下區第二人民醫院老年公寓主任張汝燕形容目前人員爆滿的狀態。這里住的基本都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除了已經住上的,更多的是在排隊等床位。她坦言,很多老人都是長期住在這里,“求”一個床位都不容易。

  再看一些民辦養老機構,卻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普遍比較‘悲慘’。”濟南天橋區金悅老年休養院院長冉樹玲形容。她表示,就濟南市及周邊的情況看,很多民辦養老院即使壓低了價格但入住率仍然很低,有時連維持基本的經營都成了問題。

  據了解,我省公辦養老機構近年來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共有1900余處,在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職能、加強困難老年人集中供養、發揮示范引導作用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伴隨養老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公辦養老機構運行機制不健全、發展活力不足、資源利用效益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調查中也發現,有的公辦養老院由于有財政撥款支撐,并沒有將太多的熱情放在自我功能的完善上。在濟南市一家社區養老院,一進門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院內沒有老人的娛樂設施,無法滿足老人的精神需要。有的公辦養老院編制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了服務質量。

  “這也是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原因。”省民政廳相關人士表示,有些公辦養老機構沒有充分市場競爭,有的功能單一,甚至閑置,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激發公辦養老機構發展活力,從而全面盤活公辦養老資源。根據意見,力爭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或轉制為企業、社會組織。“剩余兩成主要是農村敬老院等短期內還難以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