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經信委:山東力砍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傳統工業實現脫困發展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王萬良在發布會上說,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在對全省鋼鐵煤炭企業情況全面摸底的基礎上,省關部門編制了《山東省推進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我省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的總體目標、年度目標和產能壓減計劃。

  王萬良介紹,2016年,山東省鋼鐵壓減產能任務是,濟鋼150萬噸鐵;淄博宏達鋼鐵120噸鐵、170萬噸鋼;兗州合金鋼30萬噸鋼;聊城鑫華特鋼70萬噸鋼。從今年8月的督查結果來看,全省去產能任務的4家鋼鐵企業的270萬噸粗鋼、270萬噸生鐵產能設備已經全部停產;煤炭行業退出煤礦58處、去產能1625萬噸。

  王萬良說,下一步,省經信委將繼續推動鋼鐵制造、煤炭生產經營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能生產制造,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提高鋼鐵煤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同時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去產能、推重組、優布局、做精品”的思路,積極推進全省鋼鐵煤炭行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

  省財政廳:五大“降成本”措施同時發力,山東企業減負500億元

  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宋文旭介紹,為加快推進山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4月,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支出成本的意見》,從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障性支出、創業創新成本、融資成本和優化產能支出等5個方面同時發力,通過實施以上政策措施,可減輕全省企業負擔500億元左右,財政支持推進“降成本”取得了顯著成效。

  宋文旭介紹說,在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方面,山東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自5月1日以來累計新納入營改增試點企業72.87萬戶;全省31種資源品目中已有23種實行從價計征,企業稅費負擔得到總體減輕;適當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標準,青島、淄博、煙臺等11個市的相關降費標準已經提出。在降低企業創業創新成本方面,山東將“創新券”政策的補助范圍由小微企業擴大至中小微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購買的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實施補貼政策,在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的推動作用下,濟南、青島兩市也雙雙入選了全國小微雙創示范城市。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山東建立多層次風險補償機制,僅今年上半年,省農信社等26家金融機構就新增小微企業貸款1433.38億元。

  除了降成本,山東還通過降低企業的社保、優化產能等支出幫助企業減負。通過調整養老保險繳費費率、下調建筑企業養老保障金提取比例等措施,預計今年將減輕全省企業負擔約18億元。中央、省級共撥付和籌措財政補貼資金約25億元,統籌對化解過剩產能中的職工安置費用等進行獎勵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