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廳:兩級政府紅包“直補”,山東房地產去庫存成效顯著

  山東省住建廳副廳長周善東介紹了山東近期房地產去庫存工作情況。2015年4月開始,國家和省相繼采取了紅包“直補”、市場調控等一系列房地產新政,到2016年8月底,全省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從2015年一季度的22個月,縮減到12個月,處于11-14個月的最佳供需平衡區間。

  周善東說,山東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項:首先是抓房地產市場調控,省住建廳會同省金融辦、省農行制定出臺了支持農民進城購房信貸政策,指導各地積極開展“農民安家貸”,低門檻、低首付、低利率、靈活還款,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放貸2.7萬筆、發放貸款86.6億元,規模居全國前列。其次是抓棚改貨幣化安置,今年1-7月份,全省棚改項目開工37.91萬套,簽訂棚戶區改造貨幣安置補償協議19.83萬戶,貨幣化安置比例為52.3%,相當于消化了2000多萬平方米庫存商品房。另外是抓好公積金擴面提效,放寬貸款政策,個貸發放快速增長,今年1-7月,全省住房公積金繳存526億元,提取363億元,新增個貸4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39.4%、84.3%;截至7月底全省個貸余額2057億元,比年初增加281億元,有效支持了職工住房消費。

  省金融辦:加強金融“去杠桿”作用,山東半年直接融資2681.2億元

  山東省金融辦副主任初明鋒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山東圍繞推進金融領域供給側改革,在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調發展、完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等方面的情況。今年上半年,山東直接融資達到2681.2億元,同比增長57%。

  初明鋒介紹,針對目前金融行業的供給明顯大于需求的現狀,山東積極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房、林權、海域使用權、知識產權等抵質押貸款業務,使信貸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三農”、服務業、棚戶區改造等經濟薄弱環節,有效提高金融供給的效率和適用度。為了加強供給側改革中金融“去杠桿”的作用,省金融辦大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2015年直接融資達到4591.7億元,是2012年的2.53倍;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資達到2681.2億元,同比增長57%。

  在壯大普惠金融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有小額貸款公司423家,自2013年以來累計發放貸款超過3500億元,其中90%以上的資金投向了“三農”和小微企業。初明鋒說,在探索地方金融立法工作方面,《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這也開創了省級地方金融監管立法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