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初,菏澤市巨野縣營里鎮萬福村一郭姓老人去世,出殯時“四方桌”代替了棺木,本來需要30多人抬棺木,現在2人抬著“四方桌”就可以,吃飯一人一碗菜,整個喪事僅花費了5000余元。巨野縣實施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從去年8月開始實施喪事一碗菜。今年又取消了“二次裝棺”,同時取消孝布,控制響班、紙扎規模。群眾觀念由入土為安轉為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繁重的人情債消失了,人情往來回歸理性軌道。

  不買棺材不修墳,可節省七八千元

  姜村位于巨野縣章縫鎮東部,村莊總人口2190人?!按謇锏膲災箹|一個、西一個,村莊被墳墓‘包圍’,村民們想選一塊好地蓋房都很難。”該村黨支部書記、紅白理事會會長商海全說。

  商海全是姜村公益骨灰堂建設的牽頭人,在提出這項建議時,有個別村民不理解,主要是擔心“以后子孫連個上墳的地方都沒有”。但商海全給村民算了一筆賬后,大家都同意了:除了不會占用有限的耕地外,建骨灰堂后,可以省去買棺材、修墳等費用,僅這一部分就可以節省七八千元,全村村民最終都簽字同意。

  取得村民的認同后,村兩委多方籌資10萬余元,在村東北口建起一棟占地約200平方米的村級骨灰堂,目前主房和院子圍墻已完工,正在搞內部裝飾和地面硬化、綠化,預計兩三個月后就能投入使用了。以后村里有人過世,骨灰全部移放在此,無需再占用耕地。姜村人固守了千年的“入土為安”觀念變了,植入了“厚養薄葬”的新風尚。

  與姜村一樣,為了破解“二次裝棺”的難題,營里鎮萬福村也沒少費了勁,“村里誰家老人年齡大或者身體不好,我們就會提前去做工作,不少老人倒是挺理解,但他們的家人會覺得不入土為安很沒面子?!痹摯妩h支部書記田中國說,他們邀請村內德高望重的老人、黨員等就破解“二次裝棺”多次展開討論,把問題拿到臺面上說開。前段時間,該村一郭姓老人去世,這是該村實施破解“二次裝棺”的首例,村委會及紅白理事會多次找逝者家屬做工作,最后老人去世時沒有用棺材,而是選擇用“四方桌”抬。“用棺材下葬時需要30多人抬,現改用小飯桌后,2個人就可以辦成,先不計算棺材的成本,僅人力就省了很多。”田中國說。

  推行“一碗菜”少花一萬塊

  吃飯浪費是喪事中最大的浪費,餐飲花費是喪事中最大的開支。雖然群眾都心知肚明,怨聲載道,但因為傳統習慣觀念的束縛而苦苦支撐。但目前巨野縣634個行政村均已實現了“喪事一碗菜”,僅就餐費用這一項就省去萬余元?!?/p>

  所謂“一碗菜”就是在辦白事時,親朋好友不擺成桌酒席,而是每人一碗大鍋菜,喪事事主可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選擇肉多菜少或者菜多肉少,每碗菜成本約合5-8元,最高不過10元,一個村基本都在一個水平線上,減少了攀比之風?!?/p>

  麒麟鎮后馮橋村一馮姓老人出殯時,葬禮嚴格按照村紅白理事會要求舉辦,雖然沒有器樂喧天的場面以及奢華的紙扎房屋、豪車、家電等,但葬禮依然在莊重嚴肅的氛圍中進行。

  該村黨支部書記、紅白理事會會長馮勛寬介紹,自2016年全村宣布限制紙扎外,孝服用2元錢一個的黑紗和幾毛錢一個的白花替代,以前繁瑣的禮節和祭品也精簡了?!耙郧皝淼跹湔咧形缍甲葡燥?,一擺幾十桌,一桌十幾個菜,加上煙酒,一桌就得三四百元?,F在改為吃‘一碗菜’,一桌10個人吃飯也就五六十塊錢,煙是5元一盒的,煙放在托盤上,誰吸誰拿;一瓶酒不超過10元錢,吃飯時誰想喝誰喝一點。放在以往,一樁喪事怎么也得2萬多元,這次這家事主僅3000多元就辦完了,光吃‘一碗菜’這事就為他家省下10000余元?!薄?/p>

  牡丹區吳店鎮趙某的奶奶三周年祭祀,他們原本計劃待客60桌,還訂了一班響器和紙活。該村干部和紅白理事會成員得知后,及時上門向他們講解移風易俗的好處,引導他們喪事簡辦,倡樹新風。最終,趙某一家把響器班和紙活退掉,并將酒桌壓減至10桌,從而節儉費用3萬元左右。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德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