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一則“急急急!求救!12歲女孩失蹤”的尋人信息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濟南兩名失聯女孩早晨去濟南市歷城六中上學途中失聯。包括孩子親友、警方及熱心市民在內,全城尋人。幸運的是,21時許,一位攪拌車司機在濟南市北外環發現了兩名女孩并報警,家長和民警于22時許找到了兩人。全城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倆六年級學生,上學路上失聯
17日下午,有市民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一條求助信息,稱單位員工的女兒安奕菲早上7點半和另一個女孩張芷境一起去上學的路上突然失聯,希望見到的市民可以提供線索。在微博上,也有大V轉發這條尋人消息,并附上了孩子的照片和家長聯系方式。
女孩安奕菲的父親告訴記者,上午8點多,學校老師突然給他打電話,說他女兒今天沒有去上學,他這才知道孩子早上離家后并沒有去學校。
據安先生回憶,女兒小安是早晨7點15分左右離家去上學的,當時一起的還有隔壁鄰居的女兒張芷境。兩家住得很近,孩子又在同一所學校——歷城六中念六年級,所以小安和小張經常一起去上學。
安先生告訴記者,安奕菲今年11歲,張芷境12歲。兩個人早晨從他家離開的時候都穿著學校的藍白色校服,腳上穿著運動鞋,頭上戴著小黃帽,張芷境還背著粉紅色書包。
19點54分,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分局在官方微博通報了張芷境和安奕菲一起去學校途中失聯的消息,并詳細描述了二人的年齡、身高、穿戴特征。
“孩子最近挺正常,上學前看著也好好的,沒有什么異常。”安先生表示。
攪拌車司機行駛途中發現倆女孩
在接到兩個女小學生失蹤的報警之后,歷城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和華山派出所組成專案組,通過調取沿途監控和打聽附近的群眾尋找孩子。
21時許,正開著混凝土攪拌車的司機杜鵬程在清河北路濟南體育運動學校附近一條南北路上看到路邊有兩個女孩步行。“我晚上在微信圈內看到了公安局的尋人啟事,記住了兩個失蹤女孩的體貌特征。我在大車上視野很好,看到這兩個女孩和那兩個走失的女孩非常相似。”杜鵬程說,這兩個女孩也都穿著藍白相間的衣服,而且一個女孩走路一瘸一拐的。
“車開過我猛地一想,感覺相似度在80%以上,就趕緊打電話報警。”杜鵬程說,當時兩個女孩是在路西側由南向北走,朝著北外環走去。
接到報警之后,民警和家長開始兵分兩路尋找兩個孩子。結果,家長一路在高墻王附近看到由北向南行走的兩個孩子,激動地抱著孩子哭了起來。
23時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華山西路一家山西面館,看到了兩個孩子。兩個女孩一臉疲憊,其父母抱著孩子不斷地安慰著。由于一天沒怎么吃飯,家長給兩個孩子點了兩盤水餃吃。其中一個女孩稱,在路上走的時候不小心崴了腳。
為了不讓孩子有心理負擔,家長不斷地說兩個孩子非常勇敢,不要想其他的。“我們非常感謝熱心市民,看到微信圈內都是轉發孩子走失的信息,我們非常感動。特別是那個發現孩子的大貨車司機,真的太感謝他了。”一位家長激動地說道。
至于女孩走失的原因,有消息稱女孩在上學路上接到一個人給的小紙條,上面說她們的父母在某某地,結果兩人去了被強行推進小黑屋,直到晚上才逃出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歷城警方獲悉,由于孩子在外面走了一天非常累了,他們先讓孩子回家休息,對于孩子走失的原因會進一步調查。
□延伸閱讀
今年省城發生多起青少年失聯事件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濟南已發生多起青少年失聯事件,有的失聯是因為孩子處于叛逆期,有的則是被家長或老師批評而離家出走。
1月16日19點多,家住棋盤小區的劉女士發現,12歲的兒子小馮從上午9點多離開家后一直沒有回來,找遍了他常去的地方后,她認為兒子可能離家出走了,只因不想去輔導班。直到17日晚,失聯30個小時的小馮才回家。
2月21日,大橋鎮14歲男孩小于上學后失聯,直到20天后,才有人在德州齊河發現他。原來,小于在上學時遇到了壞孩子,遭對方勒索壓歲錢,自己因害怕就騎車跑了,一直跑到德州齊河,并找了一個小賓館住下。
5月12日,家住濟南荊山新居的張女士反映她12歲大的兒子小夏放學后失蹤。據小夏的老師稱,小夏犯了小錯誤,自己在課堂上說了他幾句。張女士懷疑兒子的失蹤可能與被老師批評有關。
8月28日,家住漿水泉路的11歲小男孩小郭離家出走,原因是快開學了他的暑假作業還沒寫完,家長批評了他幾句,孩子因此賭氣離家出走。兩天后,有居民在小區里發現了小郭,原來那兩天小郭一直躲在小區里,至于他住在哪兒、怎么吃飯的家長都不得而知。
專家:對孩子要多陪伴少要求
青少年教育專家調查發現,青少年離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特點。從年齡上來看,離家出走向低齡化發展,其中14歲是青少年離家出走的高峰年齡。從性格上看,離家出走的青少年中,男生多于女生,其中大多性格孤僻,容易沖動。而孩子出走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全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不知道該如何去擺脫。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男生出走的大部分原因是親子沖突、情緒失控、沉迷網絡等,而女生出走的原因更多的是學習。
專家表示,初中階段的孩子,其父母大多是70后,工作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和了解孩子的內心,而小學、中學年齡階段的孩子又處于青春叛逆期,其內心壓抑已久的想法開始萌動,內心沖突較大的孩子則會選擇與父母吵架甚至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宣泄內心的不滿與渴望。
專家建議,父母應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同時,孩子的發展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如何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及以后的人際關系,父母需要多花時間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和想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洪雷 戚云雷 實習生 揭丁諾 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