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今年省城發生多起青少年失聯事件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濟南已發生多起青少年失聯事件,有的失聯是因為孩子處于叛逆期,有的則是被家長或老師批評而離家出走。
1月16日19點多,家住棋盤小區的劉女士發現,12歲的兒子小馮從上午9點多離開家后一直沒有回來,找遍了他常去的地方后,她認為兒子可能離家出走了,只因不想去輔導班。直到17日晚,失聯30個小時的小馮才回家。
2月21日,大橋鎮14歲男孩小于上學后失聯,直到20天后,才有人在德州齊河發現他。原來,小于在上學時遇到了壞孩子,遭對方勒索壓歲錢,自己因害怕就騎車跑了,一直跑到德州齊河,并找了一個小賓館住下。
5月12日,家住濟南荊山新居的張女士反映她12歲大的兒子小夏放學后失蹤。據小夏的老師稱,小夏犯了小錯誤,自己在課堂上說了他幾句。張女士懷疑兒子的失蹤可能與被老師批評有關。
8月28日,家住漿水泉路的11歲小男孩小郭離家出走,原因是快開學了他的暑假作業還沒寫完,家長批評了他幾句,孩子因此賭氣離家出走。兩天后,有居民在小區里發現了小郭,原來那兩天小郭一直躲在小區里,至于他住在哪兒、怎么吃飯的家長都不得而知。
專家:對孩子要多陪伴少要求
青少年教育專家調查發現,青少年離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特點。從年齡上來看,離家出走向低齡化發展,其中14歲是青少年離家出走的高峰年齡。從性格上看,離家出走的青少年中,男生多于女生,其中大多性格孤僻,容易沖動。而孩子出走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全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不知道該如何去擺脫。
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男生出走的大部分原因是親子沖突、情緒失控、沉迷網絡等,而女生出走的原因更多的是學習。
專家表示,初中階段的孩子,其父母大多是70后,工作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和了解孩子的內心,而小學、中學年齡階段的孩子又處于青春叛逆期,其內心壓抑已久的想法開始萌動,內心沖突較大的孩子則會選擇與父母吵架甚至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宣泄內心的不滿與渴望。
專家建議,父母應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同時,孩子的發展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如何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及以后的人際關系,父母需要多花時間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