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后,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開展的各種在軌任務時,由于佩戴有線頭戴,在語音通信中無法在空間實驗室內任意活動,而且在飛船停靠期間,當航天員回到軌道艙就無法與地面通話,給任務的順利執行帶來許多不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艙內無線語音系統應運而生,用以提高航天員在軌工作的方便性。

513所在研制該套話音系統時,對各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如藍牙無線通信、紅外通信、IEEE802.11無線局域網等技術進行了綜合比較,最終選擇了藍牙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艙內無線話音系統。
藍牙技術在民用領域被廣泛應用于局域網中各類數據及語音設備,如PC、撥號網絡、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上。而研制艙內無線話音系統就充分利用民用領域的高品質的藍牙耳機、藍牙適配器。與民用藍牙技術點對點傳播不同的是,艙內無線話音系統需在點對點傳播的基礎上實現航天員間無線通話及航天員與地面的通話,同時航天員還可同時使用無線語音設備進行話音通信。
相關鏈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3所簡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3研究所(對外名稱: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始建于1966年,位于山東省煙臺市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從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科研事業單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航天電子產品重要研制單位。
513所主要從事空間信息系統與綜合電子、測控與通信、電力電子、計算機應用、微電子技術研發與產品研制,以及防務裝備領域遙測加密和遙測采發、運載火箭(上面級)數據處理、微小衛星整星工程化等方面的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和技術服務。
建所50年來,先后參加了我國遠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以及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研制和發射試驗任務,參與了我國自行研制的所有宇航型號,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評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有150余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全國科學大會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4項、一等獎4項。
在發展中,513所逐漸形成了信息系統與綜合電子、測控與通信、電力電子、計算機應用以及部組件五個專業領域,建成了完整的適應宇航和武器產業要求的電子產品科研、生產、試驗體系,形成了從前沿技術跟蹤、論證,到原理樣機研制、產品工程化實現,以及技術成果轉化的完整鏈條。研制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衛星、飛船、火箭和防務裝備領域。
近年來,在航天前沿技術領域,確立了快速響應衛星產品體系及制造技術的領軍地位,建設了我國技術先進的微組裝厚膜生產線,在S頻段中繼測控終端、綜合電子系統、脈沖星導航探測器、大功率電源、快響電子產品、激光傳能、圖像壓縮芯片、大容量存儲、數傳通信機、自組網、導航抗干擾天線、干涉儀雷達等多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專業技術和產品,確立了在相關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513所積極推進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樓宇智能控制、霍爾傳感器、已經實現產業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速圖像壓縮、大功率特種電源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基于物聯網的熱量表及熱力表系統、具有環保應用背景的油液凈化設備等項目正在進行產業化推廣,應用前景廣闊。為研究所穩步提升經濟規模、改善經濟發展質量、實現內涵式增長儲備了持續動力。
未來,513所將依托宇航、軍品、微電子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布局,形成規模發展,努力把513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空間電子產品軍民結合產業集團。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李楠楠 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