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濟南的天空又被霧霾籠罩,讓濟南市民又找到了那種“熟悉的朦朧感”。其實,在過去幾個月當中,濟南的氣質的提升有目共睹,但是在全國的排行榜上,卻始終擺脫不了后十位。20日,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了解到,為了找到濟南空氣污染的“病根”,濟南將請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編制大氣污染源清單,將污染物來源具體到點,為治霾找準著力點。

  前九個月藍天白云

  比同期增加49天

  自從開始公布空氣污染指數,濟南就始終處于比較靠后的位次。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和9月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其中,前三季度和9月份,在空氣質量較差的后10位城市中,濟南均位列第三。

  “之前空氣那么差,排名靠后還能理解,但從今年開始其實感覺空氣還是有所改善的,夏天也幾乎沒見幾個霧霾天,為什么空氣質量排名還那么靠后?”作為老濟南,劉寧迫切希望家鄉擺脫霧霾的陰影,但每月的排名發布后,都讓他失望。

  其實從空氣質量的指數上來看,濟南的氣質是有進步的。“自從公布空氣污染數據,今年應該是最好的一年。”濟南市環保局局長高立文表示。而濟南的空氣改善也有具體的數據做支撐,據濟南市環保局副局長秦立華介紹,今年的1-9月份,和去年同期相比,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這四項指標分別改善8.1%、11.5%、20%和4.4%,藍天白云天數也增加了49天。

  “全國在賽跑

  濟南可能步伐不夠快”

  排名靠后,既有管理、治理的問題,也有濟南的先天不足。

  “濟南的能源結構主要還是以煤炭為主,對PM2.5源解析的結果來看,PM2.5排在第一位,占29%。”秦立華表示,除此之外,工業結構偏重,重污染行業、企業過度集中于市區,所以污染物排放高。調整產業和能源結構,是空氣質量取得突破性改善的重點和關鍵。

  “從管理方面,我們也和周邊城市進行了對照,發現了差距。”高立文表示,例如在治理城市的揚塵方面,還要進一步施策。雖然市委市政府已經針對揚塵治理制定一些措施。但經過第二輪污染源解析來看,這些措施的落實還是有些欠缺的。“綜合施策的重點、方向沒有變,操作上需要完善。”

  空氣質量的改善這項工作,可以說是一場全國各城市間的賽跑,之所以排名靠后,高立文也打了個比方:“從全國賽跑的狀況來看,濟南的步伐還有慢的地方。”此外,高立文透露,從9月開始,各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數據都由國家統一管理,在一個尺子上量,數據將會更加的權威公平。

  “以前只知發燒多少度

  今后將知是哪引起”

  “每月的排名一公布,我也有壓力呀。”高立文坦言。

  治理霧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濟南也將拿出更多的辦法。高立文表示,目前濟南已簽訂協議,由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院、山東大學組成聯合體,編制濟南大氣污染源清單,查清污染源來自哪里、有多少。

  “之前做的大氣污染源解析還比較宏觀,而這次要做的污染源清單就會具體到點上了。”高立文說,有了這份清單,就能清楚地了解到PM2.5到底是飯店排的、馬路排的、工廠排的還是辦公樓里排的。“打個比方說,以前只知道癥狀是發燒,38度,今后就可以搞清楚是哪個器官出問題引起的了。”高立文打了個比方。

  “這個事情很復雜,需要做大量的調查,從城市到農村、從道路到房子都在調查的范圍內,預計需要做一兩年。”據高立文介紹,大氣污染源清單編制完成后,還將建立模型、平臺,找出矛盾點,并且分析按照當前的經濟狀況,哪些可以實現。“力爭加快改善效果,給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