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國慶節,濟南濼源大街中銀大廈西側一家進口商品超市UU洋行開業,6000平米的面積幾乎讓其成為目前濟南最大的進口產品超市。這是去年至今濟南新開的至少6家大型進口商品超市之一。目前,濟南已經有至少10家大型的進口商品超市。與此同時,去年至今,兩家進口商品超市開業不到一年就關門了。其中一家距離這家新開業的進口商品超市不過400米。

經濟增長趨緩、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海外代購風靡朋友圈,這樣的形式下,濟南的進口商品超市境況如何?而面臨跨境電商和朋友圈代購,進口超市又該如何突圍?
兩進口商品超市
開業半年左右關門
去年4月份,濟南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開業首日的火爆景象仿佛仍在眼前。市民排一個小時的隊進入超市購物,第一天營業結束時,食品區、生活用品區的多排貨架就被市民搶購一空。可是,進口商品超市熱鬧的情景并沒有持續太久。
去年11月份開業的連城廣場的聚洋貨進口商品超市,營業項目到今年夏天幾乎全部撤柜。位于濼源大街玉泉森信大酒店的進口商品超市C-sea-mart今年年初才開業,半年之后就關門了,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超市拖欠物業費,物業公司扣了超市幾輛車。
幸存的進口商品超市日子似乎也不好過。10月18日上午11點半左右,在濟南綜合保稅區聚洋貨超市,偌大的空間只有兩名顧客。顧客林小姐告訴記者,因為公司在附近,她會經常來逛逛,但每次來時人都不是很多。這個超市開業時有四層,現在只有一樓營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周末的時候顧客會多一些。

記者看到,這里的商品生產日期多是2015年,有的洗化用品甚至是2014年生產的。促銷展柜擺放的食品多數臨近保質期截止日,有的甚至截止到11月初。
記者走訪發現,顧客冷清、臨期產品較多的情況在多家進口商品超市很普遍。在丁豪廣場濟南綜合保稅區進口商品直營店,促銷柜面上的日本調料保質期截止到10月底。在泉城路時光海B.D.C進口商品直營中心、西部省會大劇院的GBF全球商品直采中心,顧客都很稀少,不少進口食品的生產日期也在一年之前。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東部一進口商品超市銷售情況不樂觀,正在聯系進口超市處理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