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要素聚集一二三產融合

  三大國家戰略促黃三角加速騰飛

  □ 本 報 記 者 袁 濤 杜文景

  本報通訊員 劉光良

  11月4日,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正式啟動運行。至此,在黃河三角洲這塊年輕的土地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三大國家戰略疊加交匯,各類高端要素融合聚集,這一區域加快科學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藍黃戰略成效顯著

  雖然已經略有寒意,蘆葦也已經變黃,但初冬的黃河三角洲依然充滿生機,最吸引人的是那或煢煢孑立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的野生鳥類,野鴨、東方白鸛、大天鵝、灰鶴……即便是電線桿上也已經被鳥類搭上了巢穴。振翅高飛,俯沖潛水,高歌低吟,黃河三角洲真是鳥類的天堂。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是我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保護區共有野生動物1626種,其中鳥類368種。

  實現高效生態發展是黃三角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7年來,黃三角牢牢把握高效生態主線,基礎設施支撐穩步增強,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目前,黃三角區域高效生態農業、石油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輕工紡織、生態旅游及現代物流五大優勢產業加速發展,高效生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黃河、渤海在此間交匯,河海交匯奇觀令人稱奇。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黃三角迎來了又一個發展機遇。近年來,黃河三角洲藍色經濟加速發展,東營、濱州、濰北、萊州四大臨港產業區快速崛起,產業集群式發展態勢更加明顯。

  農高區將成強大引擎

  2015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使之成為繼咸陽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之后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農高區,實行現行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政策。今年11月4日,黃三角農高區正式啟動運行。

  黃三角農高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2.96平方公里,規劃科研試驗、示范農業用地面積117.04平方公里。按照國務院要求,黃三角農高區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在鹽堿地綜合治理、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現代農業新型科研平臺、四化同步推進等方面探索發展、作出示范,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努力成為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省政府相關領導表示,在當前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設立黃三角農高區,借力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資源整合等方面的政策優勢,解決農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對于提高我省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省已成立由3位省政府領導、39個省直部門單位和東營市負責同志組成的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黃三角農高區建設工作。

  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省發改委、省區域辦將黃三角農高區建設作為高效生態領域重大項目,安排財政資金5800萬元作為省科技廳現代農業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2015年區域專項資金安排8200萬元用于黃三角農高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安排黃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試驗示范基地項目5000萬元,安排農高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200萬元,為農高區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在黃三角農高區著力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重點圍繞鹽堿地綜合治理、現代農業發展、新型科研平臺搭建、科技金融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等領域,加快建設生態科技城、國際農業創新園、中以農業科技生態產業園、農業智能裝備制造與生物產業園、健康食品加工物流園。統計顯示,目前,黃三角農高區已經累計推進實施了投資45.6億元的高端產業項目。在農業智能設施裝備創研總部基地,聯合中國農機院、浙江大學,投資8億元,主要生產農業設施裝備智能監控系統、食品安全檢測及產品溯源系統、北斗及智能導航系統和農業機器人等四個系列14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替代出口,推動現代農業工廠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

  三區疊加,發展后勁十足

  黃三角是環渤海經濟帶和國家黃淮海平原農業主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新一輪跨越發展的核心地帶,土地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闊。

  實施區域發展戰略,既要實行差異化發展政策,提升不同地區優勢競爭力,又要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合理流動,實現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強化區域協調聯動,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來自省政府的信息顯示,我省將著眼于讓黃三角農高區發揮對周邊區域輻射帶動作用,與黃藍兩大國家戰略規劃規劃搞好銜接,使得三大國家戰略的疊加交匯效應更好顯現。

  為推進黃三角的更好發展,我省將研究出臺土地、價格、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申報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認定設立省級創新平臺方面給予傾斜,重點推進鹽堿地綜合治理與高效利用平臺、現代農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農業生物技術中試孵化基地、農業智能設施裝備創研中心等四個平臺建設。同時,進一步清理和規范審批、核準、登記備案等事項,努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同時,我省將加大對黃三角的資金支持力度。安排用好中央和省預算內資金、區域發展專項資金等,探索專項資金使用方式改革,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選擇一批國家農高區重大事項、服務平臺、科技創新等重點項目,納入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