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資的左沖右突:
蒜市、期市、有色金屬,宏觀調控難度不小
蒜價暴漲暴跌,除了讓少數經紀人、投資商暴富,對農戶種植、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由于大蒜只是調味品,國家并沒有大蒜儲備。出口商袁先生建議,在蒜價波動越來越頻繁的當下,地方政府可以建冷庫儲備大蒜,在蒜價暴漲時推向市場,炒蒜熱錢自然會退出。
“貨幣超發,游資熱錢太多,外匯兌換、投資海外市場限制較多,在國內流動,總是要炒點什么。”和眾匯富首席分析師李鵬認為,今年以來,蒜市、樓市、期市、有色金屬等都有熱錢活躍的身影,熱錢進入某一個領域,一定是有原因的。大蒜因天災減產給了資金炒作的理由;股市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也讓熱錢畏懼,于是進入稍顯冷門的期貨市場;今年煤炭、鋼鐵等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也有熱錢助推,背后的邏輯是,國家倡導調結構、去產能,基礎能源減產,讓熱錢嗅到商機。“熱錢左沖右突,給宏觀調控增加了難度。比如大蒜可以炒作,同樣可以在冷庫儲存較長時間的洋蔥、土豆等也可以炒作,很可能就此推高CPI。熱錢輪番炒作造成物價高企,而實體經濟仍然不景氣,人們生活水平下降,是社會各界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如何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財經大學教授告訴記者:“政府應該著重于市場秩序的建設,提高投機者成本。國家鼓勵創新創業,一些走在科技前沿、投產后會帶來巨大財富效應的項目,正在成為熱錢追逐的對象,這是好現象。另外,政府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的PPP項目,也成為資金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