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精簡文件簡報到勤儉節約,從狠剎公款吃喝到掃除“會所中的歪風”……八項規定出臺四年,當曾經的“新規定”變成今天的“老規矩”,那些昔日疲于跑場的干部、星級餐飲機構會有怎樣的變化,紀委現在是怎么工作的?齊魯晚報今起推出八項規定四周年“我新聞”特別策劃,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口述:某機關處級干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瑋 整理
我是一名處級干部,主要負責對外宣傳,以及業務的協調和溝通,這讓我有了很多與其他單位接觸的機會,熱情好客、酒量不錯的我總會被很多兄弟單位的朋友叫著去做“副陪”,下了班就是酒場,但八項規定落實四年來,我這位曾經的職業“副陪”失業了,下了班就回家。
原來星級酒店吃請,現在自費地攤請客
八項規定出臺以前,酒量很好的我在機關中都有些名氣,工作性質的原因,讓我有了很多與其他單位接觸的機會,再加上我本來就非常熱情,很多兄弟單位的朋友都樂意找我做“副陪”。
經常晚上有飯局,一晚上趕兩三個是很正常的事,都是在一些老牌的星級酒店,或者約定俗成的一些定點接待飯店,簽個單子就行。參加一些為了私事請人辦事的飯局,喝酒也大都是五糧液、茅臺,抽煙也是軟包中華。在晚上的一次次趕場后,回到家都次日凌晨兩三點了,在我的印象中,最長的一次兩個月都沒在家吃過一頓飯。為了喝酒的事,跟對象吵了好多回了,但是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為了朋友面子,好多飯局真是推不掉。
2012年12月,八項規定出臺后,我所在的單位也下發了相關文件,明確了具體的細則,比如中午禁止飲酒,禁止公款吃喝、公車私用以及嚴格公務出國、公務接待等。
我的飯局立馬少了很多,公務接待也都在單位食堂用餐,吃請也停止了。有時候會議到了飯點,只能笑笑送人家走,也是很不好意思。我以為規定緊一陣也就過去了,直到幾位同事上了內部通報的公款吃喝“黑名單”,我才知道,這下是“動真格”了。以前雖然也有要求,但沒有這么大力度的通報。這也讓我引起了重視,哪怕普通朋友叫我吃飯,我也很少去。
四年過去了,當時我以為“一陣風”的八項規定卻落實得越來越嚴格,讓我感觸最深的“公款吃喝”也漸漸消失。跟其他機關單位同事聊天時,他們表示,公務接待費用減少到八項規定之前的二十分之一。
說實話,這對我來說更輕松了,以前飯局不好推,現在說“單位有規定”,大家就都懂了,誰也不會再強求。現在雖然仍有些應酬,但都是個人請客,吃飯的場所也從星級酒店變成了把子肉、羊肉串地攤。最重要的是,現在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吃晚飯,陪伴家人的日子更多了,有時候我也掌勺給家人做飯。



收了一箱蘋果也要被處分
在我看來,八項規定的落實,破除的是長期以來形成“慣例”的習氣和特權。比如過節,在以往一些黨員干部看來就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該“表示表示”了。
每當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其他地市的下屬單位都會定期“拜訪”。肯定不會空著手來,臨走的時候我們也要請頓飯,尤其是快到春節的時候,單位院里都沒有空閑的停車位。
每到這個時候,也是我最糾結的時刻。給領導送什么?給哪些領導送?怎么送?都成了問題。送禮還要講究程序,有時候為了能讓領導收下,想出各種辦法。而現在,我少了一塊心病,過節給領導送禮,才是給領導找麻煩。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警醒了我們,我了解到,一個處級領導去視察,習慣性地帶走了當地一箱蘋果,結果被人舉報,受到處分。現在不管是會議還是舉辦活動,再也不準備禮品了。
會議人均花費都有明確的規定,原先的單人間改成了雙人間,桌餐也改成了單人自助餐,原先辦會議總能借機“揩油”,比如老家來了親戚,住宿費也都走會議或者活動的程序,有些領導干部吃喝,有的就以會議費的形式報出來。現在不管是誰,經費都得到嚴格的審批,即便領導也不例外。
八項規定取消了領導干部的“特權”,讓我覺得更加公平。有一次開全省大會,部級干部都跟我們吃一樣的自助餐,跟我們一樣排隊取餐,在一個桌子吃飯。
過去一想到公職人員,外界的第一反應就是福利好,待遇高,這被認為是公職人員的“特權”。這也難怪,過去一回家就大包小包的禮品拎回去,甚至有時一個星期都會發一次東西。而現在,過節基本不發物品和津貼,甚至一直延續了多年的聯歡會也取消了。
到了春節快放假時,原來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年會,變成了領導提醒大家注意“四風”問題的正式會議。公眾對公務員的“福利待遇”的看法也有了改變。起碼我身邊的朋友不像以前一樣,總羨慕公務員福利有多好,現在他們的福利比我們要好得多。
不過,送禮吃請這些事并沒有完全禁止,有的就是換了另一種方式,比如把禮品直接送到傳達室,或者要來車鑰匙直接提到車上去,但是明目張膽地收送禮品是不敢了。
通過網絡下發通知
不必要的會議停開了
打破固有的“慣例”和特權只是第一步,隨著八項規定的進一步落實,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以往不良的工作作風。
比如少了酒場飯局,就騰出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出行少了公車和陪同,走訪更接地氣,與百姓走得更近。
以往出去調研,經常會有“旅游”的安排,賬目都是從公款中支取,甚至有時調研就是為了去旅游。現在出去調研審批非常嚴格,必須要有相應的調研報告,而且每筆開支必須有詳細的說明,每天的行程都要有報備。
八項規定落實之后,有些單位借著調研出去旅游的,都補交了相關費用,還受到了處分。現在出去調研,就是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了。
八項規定的落實,在引導一種更加踏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比如八項規定以后,山東省建立會議審批程序,嚴格控制三類會議,我們單位連續開了好幾年的全省性會議就停開了,需要強調的事情,通過網絡下發通知的,就不再專門開會,減少了不必要的繁瑣流程。
有些工作減去了環節,有些工作卻比以前復雜了。過去單位搞個改革,象征性地征求意見,就按照領導的要求執行了,現在什么都要有程序,比如開會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等,有的大家不同意的改革,即便領導贊成也不行。用一句通俗的話說,感覺工作越來越有“正事兒”了,八項規定也從“約束”慢慢過渡到常態化之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