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原標題:日照多人交錢參加一公司培訓后,發現工作與“承諾”相差太遠
“推薦就業”“月薪3000元——5000元”“五險一金”……22歲的王小杰、楊林、尹文麗在這些誘人的條件面前,分期貸款交了15800元培訓費后,踏入日照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接受上崗培訓。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四個月的培訓期過去后,公司所說的工作與“承諾”相差太遠。“我面試了很多他們推薦的公司,工資都是2000左右,還沒有保險。”一名接受培訓的網友說,他們感覺自己被騙了。
網上發現好工作
錄取后被告知需培訓
在網上看到待遇優厚的好工作,面試時公司卻告知需要先培訓,培訓費15800元,可分期貸款,近日,幾名網友反映,4個多月的培訓結束后,他們發現公司所說的工作與“承諾”的相差太遠,他們感覺自己被騙了。
3月5日上午,記者見到了曾在日照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接受培訓的王小杰、楊林、尹文麗,三人均是22歲。去年8月,他們通過網站看到了日照某公司發出的招聘廣告,他們并不清楚具體是做什么,但是3000-5000元的月薪,五險一金、加班補貼、年底雙薪等優厚待遇,讓他們決定投簡歷試一試。
很快,他們都接到了該公司的面試通知。“面試的時候,他們讓我們做了一套邏輯分析題,當時感覺還挺正式。”王小杰說,隨后他被告知錄用了。接著,面試人員又告訴他,將來工作不是在該公司,而是在該公司接受培訓,他們推薦去一些企業。
三人告訴記者,當時面試人員告知,培訓費15800元。面對如此之高的培訓費,三人當時都有點退卻。但隨后面試人員告知,他們可以分期付款。“當時面試人員特別溫柔,還提醒我們回去考慮考慮再做決定。”尹文麗說。
貸款培訓四個月
承諾的工作沒蹤影
沒過幾天,三人分別再次來到該公司,決定接受培訓。工作人員讓他們下載了一個APP,讓他們在這個軟件上分期付款購買公司的培訓課程。隨后王小杰三人均貸款15800元,分期24個月,前六個月公司替他們每個月還100多元,剩下的18個月他們自己來還,每個月還近千元。雙方簽訂了貸款合同,一式兩份,但公司并沒有把合同給他們。
雙方還簽訂了“訂單實訓就業協議”,在實訓費用這一條里,并沒有寫下具體的金額。在實習與就業這一條里提到,如果乙方培訓合格后沒有就業,可以申請免費重修所有課程。
從9月中旬開始,三人和其他人一起,組成11人的小班,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培訓。春節過后,公司開始陸續為學員們找工作,但王小杰他們發現,公司給找的工作,與當初承諾的差距太大。“剛開始給我找了一個藏酒館的工作,工資只有2000元,還沒有保險。”王小杰說。“我們花了15800元來培訓,給我們找這樣的工作,那我們為什么要培訓?”尹文麗氣憤地說。因為不滿意給找的工作,又背負著貸款,他們只好自己找別的工作,也不再接公司方面的電話。
學員還貸壓力大
希望早日有說法
隨后,記者跟隨三人來到貴和大廈找到了公司負責人申先生。這時,又有一名學員聞聲趕來“維權”。
申先生說,公司是在2015年底落地日照,2016年二三月份開始招生。“我們通過提供實訓,讓學生們有更好的發展。”
“學上了嗎?工作給你們安排了嗎?就業協議里有具體工作的待遇嗎?公司承諾的工作和待遇,你們當時有錄音和白紙黑字嗎?”面對王小杰四人的質疑,申先生這樣反問道。對于在網上發布的招聘待遇,他說那只是一個大體的數字,“沒法說一定是多少錢,在日照3000元的工資,在北京能行嗎?”
不過,他答應王小杰他們再給找別的工作。對于他們可能還不上貸款的問題,申先生稱將與總部溝通,5至10個工作日給答復。王小杰四人認為答復“太虛”。
記者咨詢申先生公司在日照有多少家合作企業,有哪些大企業時,申先生稱自己并不掌握。他也拒絕了記者查看營業執照和貸款合同的請求,稱“周三才能看到”。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查詢該公司,發現并沒有該公司的注冊信息。
3月15日開始,王小杰他們就要自己還款了,每個月近千元,為期18個月。“背負著這么多的債務,我們壓力很大,希望這件事能早點解決。”王小杰說。
齊魯晚報記者 化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