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5月9日訊(大眾網記者 姜洋)“既當‘經師’,更要當好‘人師’,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談到師德師風建設時說,高校教師不能只做搬運知識的“教書匠”,不做塑造學生品格的“大先生”,師德建設尤為重要,要引導教師注重修身立德。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現場

  劉家義說,要重視師德師風,防止“失范”問題。他說,長期以來,廣大高校教師立足本職崗位,現身教學與科研,為山東高等教育發展和青年人才成長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在高校教師隊伍中還存在只重視教書、不重視育人,只做搬運知識的“教書匠”、不做塑造學生品格的“大先生”,熱衷于發論文、跑課題,不重視自我道德修養要求等問題。

  隨后,劉家義結合自身感受說,中國古代講,傳道授業解惑。新的歷史條件下傳什么道、授什么業、解什么惑?這對教師來講是一個新課題、新挑戰。“我體會,傳道就是傳做人之道,幫助學生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授業就是授報效國家之業、擁護黨熱愛黨之業;解惑就是解干事創業之惑,更好地報效國家、回報社會”。學生現在是求知者,以后的事主要交給他們。這個樹苗怎么成長為參天大樹,而不是歪脖子樹、長在鹽堿地上的樹?要靠黨組織、靠廣大黨員干部,更直接地要靠教師,因此師德建設尤為重要。

  劉家義說,要引導教師注重傳道育人。把知識教育同價值觀教育、能力教育結合起來,融入課堂教學,融入科研活動中,既當“經師”,更要當好“人師”,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要引導教師注重修身立德。

  劉家義說,“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言談舉止、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陶行知、錢學森等老一輩教育家科學家,不僅有淵博的知識,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要認真落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引導教師主動擔當盡責,注重言傳身教、處處為人師表,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高校要切實履行師德建設主體責任,更加注重“德育”,完善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查處警示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形成“以德育師”的制度環境。(大眾網記者將帶來更多現場報道,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