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6日,濟南啤酒廠嫁給山東省商業集團(魯商)六年半后,以2.5億元的“聘禮”被改嫁給青島啤酒。
濟南啤酒集團成立于1990年,是在原濟南啤酒廠、濟南白馬山啤酒廠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擁有“趵突泉”、“北冰洋”兩大品牌,1993年改組為濟南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初改組為濟南盧堡啤酒有限公司。
2002年12月,山東商業集團(以下簡稱魯商)與濟南市國資委、濟啤簽署了重組協議,以受讓全部國有股權的形式“迎娶”濟啤進門。在魯商入主之前,濟啤先后與23家國內外啤酒巨頭進行過談判,其中包括AB、英博、紐卡斯爾、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等,不過全部以失敗告終。
2009年6月6日,趵突泉啤酒和青島啤酒貼身肉搏的第十二個年頭,青島啤酒集團與魯商總公司在濟南就“趵突泉啤酒”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青島啤酒集團出資2.5億元收購濟南魯商趵突泉啤酒銷售有限公司100%股權和“趵突泉”系列商標等。
從此,濟南人的“黑趵”趵突泉啤酒再被改嫁,正式改姓“青啤”。
濟啤:出嫁改嫁 五味雜陳
對于新娘濟啤而言,用“五味雜陳”來詮釋其彼時的心情,似乎格外貼切。
2002年以來,濟啤就與百威(美國)、英特布魯(比利時)、紐卡斯爾(英國)、SAB(南非)等多家國外啤酒巨頭或投資公司接觸,同時,與青啤、華潤、燕京等國內巨頭也有接洽。但是,所有的“戀愛”都以分手告終。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與青啤的4度“戀情”。
早在彭作義時代,青啤即有意將濟啤收歸旗下。但隨著彭的離世,此事也無人再提。隨后,金志國掌印青啤。自2002年起,青啤發動來勢兇猛的“買店”攻勢,雙方在市場上打得死去活來,合作一事再度被擱置。至2005年,又傳出青啤與濟啤密切接觸的消息,但談判最終破裂。翌年4月,濟啤在濟南市政府的幫助下,再度向青啤示好,但是青啤在5月底正式回絕了濟啤。
濟南盧堡啤酒公司一員工曾分析指出,談判一次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濟啤是個老企業,職工多、包袱重、資產關系復雜”。但2006年底,濟啤集團重組成為魯商集團全資子公司后,諸多關系隨之理順,市場一直對濟啤的未來充滿期待。4月底,濟啤刊登回購26%社會公眾股的公告,為如今的重組埋下了伏筆。
早在1993年,濟南啤酒集團組建濟南啤酒股份公司,并持有股份公司股本總計9936.4萬元,占股本總額的74.02%;其余25.98%為社會公眾股,由社會自然人1萬多名股東持有。
而青啤收購濟啤之后,仍將沿用“趵突泉”品牌,這對那些對“趵突泉”品牌有感情的人士來說 ,也算在心理上聊以慰藉。
魯商:甩掉“前妻” 完美收官
在將濟啤轉手賣給青啤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魯商集團,也終于得償所愿:甩掉了“雞肋”,但留下了數量可觀的土地。
據透露,濟啤此番“改嫁”,不帶走所有“嫁妝”。青啤主要接受其趵突泉、北冰洋品牌和市場網絡銷售渠道,“至多再接收部分銷售人員”。其余如廠房、設備、土地、債權債務和大部分人員等有形的“嫁妝”,青啤一概不要(趵突泉啤酒將改在青啤的濟南高新區生產基地等進行生產)。這意味著,濟啤現有廠區數量可觀的土地,仍將保留在魯商集團手中。
實際上,當初皆因青啤在濟南市場的步步緊逼,使得艱難維持的濟啤只得“委身”于魯商集團。當時即有觀察人士指出,“在不懂啤酒業務的魯商集團手中,濟啤難以有大的發展。”如今來看,魯商集團接手濟啤的心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濟啤后來的命運。
魯商集團的主體產業一向以商業零售為主,近年來又對地產開發情有獨鐘。而對于啤酒這樣產業鏈漫長的地產地銷快速消費品,既缺乏足夠的熱情,又缺乏相應的操盤經驗。對于魯商集團而言,濟啤無異于一塊“雞肋”。而促使其完成此筆交易的最直接動力是:濟啤在濟南市區工廠的幾百畝位置頗佳的土地。
對于深諳房地產開發之道的魯商而言,這才是最具吸引力的價值所在。因此,留下越發緊缺的土地,而將濟啤這塊“雞肋”甩給青啤——魯商集團的這一步妙棋終于完美收官。(綜合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