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7月20日訊(記者 徐紅梅)隨著高溫的來臨,一些夏季腸道傳染病也到了高發季。記者從日前山東省衛計委公布的全省6月法定傳染病發病情況獲悉,6月全省其他感染性腹瀉病發病例數較上月增加35.2%,手足口病增加52%,居民需警惕腸道傳染病的流行。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作為腸道傳染病的一類,是指由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引起的腸道感染導致的腹瀉。夏秋季是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播。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瀉,大便每日≥3次,糞便的性狀異常,可為稀便、水樣便、亦可為粘液便、膿血便,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病情嚴重者,因大量丟失水分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以腸道病毒EV71型和CA16型最為常見。每年5—7月份是流行高峰期,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皰疹、潰瘍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等致命性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可導致死亡。家長要學會早期識別重癥病例的表現和特點,一旦發現手足口病患兒具有以下表現特征,應立即到醫院就醫:
持續高熱不退;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環不良;患兒可出現全身出冷汗,手腳冰涼,皮膚花紋;高血壓;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高血糖;可有多尿、口渴、多飲等表現。不管年齡大小均可表現為嘔吐。此外,兒童可訴說有頭痛、視物模糊,小嬰兒可出現前囟張力增高等表現。
預防夏季腸道傳染病需把住“病從口入”關
專家提醒,預防夏季腸道傳染病需把住“病從口入”關,最簡單的就是要勤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再就是要給孩子喝開水。避免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場所(部分手足口病可以通過飛沫傳播),教育孩子不要隨地大小便,對孩子的餐具用具,特別是奶瓶、玩具,要及時定期消毒。
注意防暑降溫,可以多喝一點綠豆湯,注意清淡飲食,大魚大肉盡量少用。部分年輕人,在室內因為炎熱可能是把空調開的比較低一點,容易發生空調病,出現肌肉酸痛,流鼻涕、打噴嚏等等,經常吹空調還會降低人的抵抗力,為了預防空調病一般把空調溫度設置在25度以上,隨著氣溫升高,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可能增加,中風、冠狀動脈綜合征發病率也有所增加,建議老年人盡量減少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