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6〕28號文件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還重點部署5大保障措施,山東將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強化用地用房等服務、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等五大保障措施,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由山東制造向山東創造轉變、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跨越。

  5大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完善全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進機制,加強對重大問題、重大政策和重點項目的綜合協調和督導檢查,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形成推進合力。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專家庫和產業聯盟,積極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為政府決策、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與企業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大力推廣我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深入開展“互聯網普及大行動”“兩化融合深度行”“工業電商百縣行”等活動,加強政策宣講解讀,強化典型推介和輿論引領,最大限度凝聚共識,營造良好氛圍。 

  (二)加大財稅扶持力度。統籌現有專項資金,加大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對在國內率先實現重大創新或能替代進口的首套軟件系統,實施保險制度補償。將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項目納入省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重點支持范圍,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結合營改增試點,進一步擴大制造企業增值稅抵扣范圍,落實增值稅優惠政策,支持制造企業基于互聯網獨立開展或與互聯網企業合資合作開展新業務。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等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強化用地用房等服務。支持制造企業在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新業務、新業態,實行5年過渡期內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不變的政策。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出臺支持政策,積極盤活閑置的工業廠房、企業庫房和物流設施等資源,并對辦公用房、水電、網絡等費用給予補助,為致力于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創業者提供低成本、高效便捷的服務。研究制定通信業用電、用地、環保、規劃等扶持政策,切實解決好通信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放寬市場準入,落實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措施,進一步優化登記程序、縮短辦理時限,支持互聯網新興行業、新興業態市場主體發展。 

  (四)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協調和推動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機構,發揮自身優勢,對我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項目及獲得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證書的企業,在貸款利率、期限、額度上給予重點傾斜。放寬民間投資領域,引導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選擇一批重點城市、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開展產融合作試點。鼓勵金融機構與制造企業合作,開展信用貸款、融資租賃、質押擔保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鼓勵金融機構利用“雙創”平臺提供結算、融資、理財、咨詢等一站式系統化金融服務。創新擔保方式,將知識產權、企業信用、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等無形資產作為質押品,提高企業融資能力。發揮供應鏈融資產品對輕資產企業融資的積極作用,立足核心企業,為其上下游客戶提供訂單融資、定向保理等產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五)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企業家培訓培養計劃,加強對企業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知識的專題培訓。健全專業人才多維培養機制,以國際化的視野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機制,落實人才配套的各項政策,集聚、培養、吸引一批精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高端人才和團隊。鼓勵省內高校設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相關專業,加強校校、校企、校所以及國際合作,建立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培養模式。支持職業教育、各類培訓機構增加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技能培訓項目,培育認定一批專業培訓與實踐基地。鼓勵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領域符合條件的高層次創新人才申報“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對高層次人才取得的政府獎勵,符合條件的免征個人所得稅。發揮山東省首席信息官(CIO)聯盟作用,在大中型企業推廣首席信息官制度,完善制造業CIO人才信息庫。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