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河大橋是膠濟鐵路上最大的鋼桁梁橋,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它見證了外國列強的侵略,目睹了中華民族抵御外辱、奮起抗爭、走向解放的歷史過程。歲月在鋼梁上留下斑駁的痕跡,就像一位耄耋老人在訴說著百余年經歷的往事。

  1990年,我分配到濟南機務段參加工作,成為一名學習副司機,跟著司機師傅開火車。

  1994年,我正式成為一名內燃機車司機,天天開著火車奔馳在濟南、青島之間,每當駕駛著機車行駛在淄河鐵橋上,內心總有種穿越歷史的感覺。聽老司機說,這座鐵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1905年拍攝的淄河大橋1905年拍攝的淄河大橋

  后來查閱資料得知,淄河大橋于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由德國人設計興建,1904年建成投入使用,現在該橋的設計圖紙依然保存完好。

  據《近代鐵路技術向中國的轉移——以膠濟鐵路為例》記載:膠濟鐵路干線上共有856座鐵橋,其中最大的橋梁是淄河大橋,全長470米,重達846噸,有9個40米的主孔、2個35米的橋孔和2個20米的排洪孔,橋跨度440米。路堤長約500米,高11米,底面寬40米,頂面寬6米,路堤上還建有兩個寬40米的涵洞。

  《德文新報》編輯芬克曾感嘆:“這么大的土方工程量,在德國用機車作業(yè)也要1年或更長時間,而1萬名中國工人在短短的3個月內就完工了,還用了大方石加固,基本上可以經受最強烈的水流沖擊。

膠濟鐵路開建前,德國工程師和中國同事在山東測量時留影膠濟鐵路開建前,德國工程師和中國同事在山東測量時留影

  膠濟鐵路是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產物,從建成通車之日起,就成為德國及日本列強掠奪山東的工具。德國當初修建這座橋梁,就是想利用膠濟鐵路來掠奪中國寶貴的煤炭資源,這座橋無形中成為了帝國主義的幫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借口對德宣戰(zhàn),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德國戰(zhàn)敗,日本非法竊取了原先德國在中國的一切非法權益,隨之該橋也被日本接管。日本也跟德國一樣,利用這座橋來掠奪煤炭資源,淄川、博山的煤炭在那個年代就是通過這座橋運到青島港的。1922年,中國贖回膠濟鐵路。

  抗戰(zhàn)開始后,日本再次占領膠濟鐵路。通過這座鐵橋將以煤炭為主的各種礦產資源,從東海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外,成為強盜的運輸線、盜賊的幫兇。直到抗戰(zhàn)結束,膠濟鐵路才回到中國人手中。

  面對日寇的侵略,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勇抗擊日寇,保家衛(wèi)國。在淄河大橋下就曾經發(fā)生一件夜襲大橋、切斷日軍運輸線的戰(zhàn)斗。

  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原副軍長商錫坤是山東淄博人,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在臨淄縣獨立營任戰(zhàn)士、排長,親自參加了夜襲淄河大橋的戰(zhàn)斗。

  1945年初秋的一天,臨淄三分區(qū)獨立營接到上級指示,命令二連做好戰(zhàn)斗準備,夜襲位于膠濟鐵路的淄河大橋。

  淄河是山東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人民的母親河。淄河是季節(jié)性河流,這個季節(jié),寬寬的河床早已干涸,兩岸長滿了的野草和大片大片的莊稼,正好利于隱蔽。

至今尚存的淄河大橋西南側的炮樓至今尚存的淄河大橋西南側的炮樓

  在夜襲前,二連已對淄河大橋進行了多次偵察,有關大橋的建筑設施和兵力布署已胸有成竹。大橋東側有一個碉堡,是日本鬼子用來保護鐵橋和軍事設施的,有一排的兵力在這里駐守。橋西側是日本鬼子的占領區(qū)。破壞鐵路橋梁可以阻斷敵人支援,將敵人分散并各個擊破,更可以切斷日本鬼子的補給及交通線路。

  晚上十時左右,二連三個班的戰(zhàn)士,趁著夜色來到了淄河大橋下。

  商錫坤所在的三班,共九個人分成三個小組,前后拉開距離,一組抬著一箱40多斤重的炸藥,一組抬著一把從老百姓家借來的長木梯,一組斷后。

  他們剛貓腰踏上裸露平坦的河床,準備向淄河大橋的中心集結,還沒行幾米就被碉堡內的小鬼子發(fā)現了。鬼子的機槍瞬間響起,打到沙石上火花四濺。一班和二班立刻進行了還擊,很快就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

  三班戰(zhàn)士迅速從沙石上躍起,冒著身邊呼嘯的子彈跑到大橋中間的橋墩下,疾速地架好了木梯。商錫坤望著近10米的橋墩,挽著繩子第一個上了木梯,另外二名戰(zhàn)士也隨后上來了。鬼子的子彈不斷從他們的身邊飛過,但是他們臨危不懼,沉著應戰(zhàn)。三人在上面迅速用繩子把這箱炸藥拉了上來,把箱子固定放好,然后順著梯子依次下來。

  商錫坤下來時,把長長的導火索用火柴點燃,和戰(zhàn)友們一起向河東岸撤離。剛跑到中途時,就聽到一聲巨響,橋上火光沖天,安放炸藥的那個橋墩上面的橋梁、鋼軌被炸歪在了一邊。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連續(xù)不斷的槍聲中,全班安全地返回出發(fā)地點,和一班、二班戰(zhàn)友勝利會合,迅速地撤出了戰(zhàn)斗。

  這次夜襲,二連只有一名戰(zhàn)士受了輕傷,基本實現預期作戰(zhàn)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膠濟鐵路交通線,給侵華日軍以強有力的打擊。

  如今,淄河大橋雖已歷經百年風雨,卻依然像鋼鐵戰(zhàn)士一樣矗立在齊魯大地上,仿佛在輕聲訴說當年在膠濟線上數不清的抗戰(zhàn)故事……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這座大橋也終于結束了自己屈辱的歷史,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當中。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這座大橋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崛起道路上的脊梁,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承載著歡快的列車,成了齊魯大地上國民經濟和國防運輸的大動脈。

  后來,為了與新建的膠濟鐵路下行線淄河特大橋相區(qū)別,百年淄河大橋改稱膠濟鐵路上行線淄河大橋。

  如今的淄河大橋已經脫離了膠濟鐵路的運輸重任,成為專用線上的橋梁,它就像個老革命戰(zhàn)士一樣,橫恒在淄河上,繼續(xù)發(fā)揮著余熱。

  2010年7月16日,淄博市將它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專門派人進行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