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拿什么拯救秋冬的天?山東這些地市已準備好

  這兩天,環保部通報的一則“壞消息”讓逐漸習慣夏日標配——藍天白云大太陽的我們,再度感受到了被霧霾支配的恐懼:

  9月3日,環保部對外發布通報,經有關專家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不容樂觀”,重污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

  原因是受北極海冰融化面積擴大、太平洋海溫變化等因素影響,西伯利亞冷高壓可能弱于常年,冷空氣南下頻次可能少于常年,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增強,可能造成秋冬季的氣溫較高、濕度大。

  冷空氣南下頻次少,氣溫高、濕度大,靜穩天氣影響空氣流通,這意味著被人們調侃為治霾最得力的“風”局長被限制了出場次數。

  拿什么拯救你,今年秋冬的空氣?

  這個秋冬,PM2.5和重污染天氣數必須雙降

  “風”局長不夠給力,各地政府卻要比以往更加卯足了勁兒干。為啥?因為環保部制定了“1+6”方案,改善空氣質量,沒得商量!

  8月31日,環保部召開座談會,主題就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六個配套方案。

  次日,環保部召開專題發布會,宣布攻堅戰啟動。

資料圖資料圖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會上表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與重污染天數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同時將目標分解到各個城市。

  所謂“2+26”城市,指的是北京、天津加上河北、山西、山東和河南四省的26個城市,山東省是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這7個城市在列。

  這是環保部首次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節重污染天氣高發的問題專門制定的大氣治理目標,將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方案從年度分解到半年。

  根據環保部監測數據,近幾年京津冀及周邊空氣質量總體雖呈持續改善趨勢,但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效果不顯著。特別是2016年秋冬季以來,區域先后多次發生重污染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大、污染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也大幅抵消了前期改善成果。

  受2017年1、2月份重污染天氣影響,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上半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增長5.4%,是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太原、石家莊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這充分說明,能否完成2017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關鍵在秋冬季,決戰在重污染天氣應對。

  方案由環保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10個部委和京津冀冀魯豫6?。ㄊ校┱餐O計和推出,各個地市都量身定制了各自的目標和方案。例如,北京、天津、石家莊和太原等完成全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壓力較大的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今冬明春采暖季PM2.5平均濃度改善目標最嚴格,要求同比下降比例為25%;對于傳輸通道其他城市,也設定了22%、18%、15%和10%不同檔次的PM2.5改善目標。量化目標到了市,任務具體到了區縣、鄉鎮。

資料圖資料圖

  據了解,濟南市2017年10月-2018年3月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比例18%,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比例15%。今年1-7月,濟南排在全國74個城市倒數第10名。今年1-3月的排名,則沒有進入墊底后十名榜單。

  空氣排名不降反升?問責市委書記

  目標制定了,關鍵是,如何實現?

  方案要求,今年10月底前,“2+26”城市所有327個區縣全部建成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項參數在內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并要實時對外發布信息,監測權全部上收到省級環境監測部門。

  在量化考核上,方案制定了相應問責機制。

  一種是“結果型”問責,根據大氣環境治理改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排名。排名后三位且改善目標比例低于60%的問責副市長,低于30%的問責市長,不降反升的問責市委書記。

  另一種問責是“任務型”問責。

  第一種是未按要求完成交辦問題整改的,發現2個、4個、6個問題的將分別問責副縣(區)長、縣(區)長、縣(區)委書記;第二種是通過強化督查或巡查再發現有新問題的,發現5個、10個、15個問題的將分別問責副縣(區)長、縣(區)長、縣(區)委書記。地市級層面,行政區域內被問責的縣(區)達到2個、3個、4個的將分別問責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

  可以想見,這股席卷各地的“環保風暴”將越刮越烈,環保督察更加“刮骨療毒”。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相較此前的督查,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現在已經調集了5600人在前方督查,目前正在抽調一批監測人員,馬上“上前方”,抽測大企業排放是否超標。此外,還要抽調一批“特別工作組”,針對重點地區進行重點突擊。

  不僅是執法力度加大,與去年相比,28座城市今年秋冬季的減排任務也成倍提高。

資料圖資料圖

  根據方案,“散亂污”企業是重點整治對象之一。涉大氣污染物排放列入淘汰類的,一律于9月底前依法依規關停取締,做到“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產品、清除設備,實行掛賬銷號,堅決杜絕已取締“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繼續開展拉網式全面排查,今年10月1日起,凡存在瞞報漏報涉大氣污染物排放“散亂污”企業集群的,納入環保督察問責?!胺脖画h保核查達不到要求的,本著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對違法企業依法頂格處罰?!狈桨咐锶绱艘幎?。

  有效數據傳輸率達不到90%或1個月內行政區域多家企業超標排放的地區,實行掛牌督辦,跟蹤整改銷號。

  整改治理,都需要資金投入。對濟南來說,半個月前,也是從北京傳來的一個消息總算是考核重壓之下的強心劑:

  在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推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工作中,濟南最終在全國“2+26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中,以第三名的成績成功入圍。這意味著,濟南將拿到每年7億元、3年共計21億元的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這21億元將專款用于清潔取暖。

上圖為老式燃煤鍋爐上圖為老式燃煤鍋爐

  在三年內,濟南要完成清潔取暖改造面積1.53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2110.5萬平方米,減少取暖煤炭消費量187萬噸,實現全市100%清潔取暖,實現100%散煤清零。這對于改善濟南秋冬季的空氣質量,勢必是直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