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新動能 新發展——‘開放的山東’全媒體采訪活動”走進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鎮。記者了解到,泉莊鎮集生態莊園、家庭農場、木屋民宿于一體,是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鄉村旅游示范區、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山東省旅游強鎮,努力跑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泉莊鎮總面積97平方公里,3.4萬人,被譽為“崮林泉鄉 花果泉莊”,榮獲“中國美麗鄉村”、“國家級生態鎮”、“中國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省旅游強鎮”、“省最美旅游風情小鎮”、“省歷史文化名鎮”等榮譽。同時是“世界第五大地貌沂蒙群崮最佳觀賞地”、“中國最古老的崖壁城堡”、“CCTV春秋古墓直播地”。

同時,泉莊鎮建成4A級景區1處,2A級景區3處,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1個,國家、省級傳統古村落2個,省農業旅游示范點3處,省級水利風景區1處,省級精品采摘園4處,省旅游特色村3個,發展農家樂餐飲住宿特色店109戶,其中“泉鄉人家”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山東省好客人家五星級農家樂”。2016年,全鎮接待游客7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8000萬元。
沂水縣重點打造培育了9個精品民宿示范點,共有客房172間、床位296個。九個精品民宿示范點分別是泉莊鎮石棚村“鉑思文旅。泉鄉人家”、天地合“林下花墅”、院東頭鎮桃棵子村“沂蒙老山街”、桃棵子“休閑度假民宿”、四門洞村“月亮彎”、藍天生態家園、沂蒙人家民宿、地中海峙密莊園和張在超民宿,“五一”小長假期間,民宿接待火爆,入住率達95%。在現有10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基礎上,整合小城鎮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專項資金,設立了5000萬元全域旅游發展引導資金。

實行農業+精準扶貧承接地
沂水天地合家庭農場位于沂水縣泉莊鎮,農場立足泉莊旅游資源優勢,以農業為基礎,以農場為載體,積極打造“田園綜合體”,走出了一條農業功能拓展、農旅一體發展的新路子。這里的時令水果蔬菜豐富多彩,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游客在青山、水畔、果園地中爬山、賞花、踏青、采摘,體會農業勞動的樂趣,享受不一樣的田園風情。
記者了解到,該農場被評為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省精品采摘園、臨沂市休閑垂釣示范點、國家2A級旅游景區。農場拓展功能全部完善后,年可實現收入1200萬元,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可達400萬元。
同時,該農莊實行農業+精準扶貧承接地。按照1000元/年標準流轉沙地、東郭莊貧困戶16戶土地32畝,人均年增收900元,場以每畝地560元價格流轉沙地村310畝荒灘,增加村集體收入16萬元;安排貧困戶8人在農場務工,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農場還通過金融生產貸方式承接了60戶貧困戶,年增收1500元,通過電商服務,讓22戶貧困戶年均增收800元。
金龍山農業合作社,有機核心區域1781畝,輻射帶動5300畝,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5000萬元,純收入20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1000萬元。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實現農業轉型升級方面,金龍山合作社用有機的標準生產高端農產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質量,用管理企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用互聯網的思維營銷市場,闖出了一條 “七化一體”的新路子。

物聯網技術和農業有機結合
金龍山農業合作社建設了有機肥料研發中心、營養肥加工車間,自主研發、配方施肥;建設了氣象監測站,設置了200多盞太陽能殺蟲設備,建立起了完善的田間生產記錄;建立了高檔中控室,安裝了近百個高清攝像頭,記錄下了每個蜜桃生產的全過程,讓每個桃子都有專屬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就“可追溯”蜜桃生產全過程,實現了物聯網技術和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建設萬噸恒溫冷庫,彌補了冷藏短鏈;進口了高精度智能測糖儀,并注冊了“百桃”牌商標。實現了100%溫濕度控制、100%生物防治、100%有機施肥、100%果園生草、100%質量安全追溯。
目前,全鎮共發展有機農業示范片區6000多畝,成功完成桃、葡萄、蘋果、葡萄等五種水果的有機轉換認證,注冊了“百桃”、“紀王紅”等品牌,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港澳等地區,尹家峪村因此也成為山東省首個、全國第四個“中國有機產業示范村”。

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天上王城景區位于沂水縣泉莊鎮,該景區今年已打造“崮鄉傳奇5A級旅游區”,以崮文化、春秋文化為核心,開啟景區二次創業。2016年接待游客52.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860萬元。
天上王城景區以文化為魂促提升,2017年計劃投資1.2億元實現景區產品大升級,崮崖滑道項目正在建設,春秋古墓博物館規劃已做好計劃建設。該景區推出了100元游王城年卡,實現了門票經濟向綜合消費的轉變;同時,舉辦了“全國禮射大賽”、“祭圣暨書畫筆會”等活動,把產品由景觀游向研學游轉變。
以農民為本惠鄉村。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優先招錄周邊村民,常年簽約的導游、保安、清潔員共200多人,在節假日雇傭臨時人員每年達500多人次,村民年增收800萬元;優先提供經商攤位,目前已有200多戶村民從中受益,年增收600萬元;幫扶村莊30戶群眾發展農家樂餐飲住宿,年增收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