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農田,一個挺專業的詞匯,可別以為它與我們無關,其實小到市民的房子,大到糧食安全、城市建設,都與永久基本農田息息相關。記者從濟南市國土資源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444.11萬畝,為濟南市城市中心體系提出的組團發展形成天然的屏障,其中東部以巨野河采空區劃定的基本農田和章丘西部已有基本農田為主,西部以玉符河沿岸、濟西濕地周邊的基本農田為主,實現了中心城區與章丘、長清的綠色隔離。

[看家底] 444.1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確保糧食安全[看家底] 444.1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確保糧食安全

  作為全國106個重點城市之一,濟南從2015年4月起啟動了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這項工作從中心城區及周邊范圍開始,按照從城市到城鎮、城市周邊到全域范圍的順序開展,濟南中心城區周邊率先劃定33.85萬畝。今年5月,全市域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全面完成,數據庫通過部、省兩級質檢。

  根據市國土資源局統計,目前全市共有536.4萬畝耕地,其中永久基本農田444.11萬畝,劃定后基本農田保護率升至82%以上,形成了以耕地為主,可調整地類為輔,質量較高、布局更加優化的基本農田格局,確保了糧食安全。

  什么是永久基本農田?據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處工作人員解釋,基本農田是最優質、最精華、生產能力最好的耕地,是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不得占用的耕地,加上“永久”兩字,就是強調對法律規定的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特殊保護。

  在這些永久基本農田中,水澆地占絕大多數,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農作物,并有蔬菜大棚等現代高效農業。

  [看現狀] “紅線”劃出綠色基調,抑制“攤大餅”發展

  大經十路是濟南東西向發展的主軸,中心城區居中,兩頭連接章丘、長清兩個衛星城。駕車行駛在大經十路上可以發現,章丘、長清正加速與濟南融為一體,整個中心城區呈狹長的帶狀格局。下一步,隨著“大三環”將成為濟南外環路,城市的“邊界”到底在哪里?

  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后,這個答案也隨之揭曉。記者在濟南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分布圖上看到,一圈閉合的“紅線”將中心城區包圍起來,“紅線”外代表著永久基本農田的黃色圖斑集中連片。中心城區控制線之外的永久基本農田分別在黃河沿線、南部山區、槐蔭區西側、長清區四周和高新區東側,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邊界,連同南部山體、周邊水系構建了中心城區的綠色屏障。

  東部以巨野河采空區劃定的基本農田和章丘西部已有基本農田為主,實現了中心城區與章丘區規劃發展區的綠色隔離。南部以興隆山、南繞城高速、興濟河沿岸周邊的基本農田為主。西部以玉符河沿岸、濟西濕地周邊的基本農田為主,加強了水源涵養區、泉水滲漏帶、生態隔離帶的保護,實現了中心城區與長清區規劃發展區的綠色隔離。北部以黃河沿岸、濟青高速沿線基本農田為主,構建了濟南北部的生態屏障。

  “城市‘攤大餅’式擴張,劃得大、建設慢,造成很多區域建設發展滯后。”耕地保護處工作人員說,城市“攤大餅”發展還帶來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土地浪費等種種弊端。

  永久基本農田除了承擔著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等任務,還具有城市規劃、環境建設等特殊性作用。通過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濟南根據所處地區地形地貌特點,建起“山河湖林田”生態屏障,確立了中心城區開發建設實體邊界,既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和生態環境,又能控制城市無序蔓延擴張。

  [看未來] 預留23.5萬畝用地支持“四個中心”等

  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在規劃期內須得到嚴格保護,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外,不得擅自占用和改變。而濟南作為山東省“雙核”之一,到2030年將發展為城區人口500-1000萬的特大城市,那么,人們不禁要問:中心城區周邊實體邊界形成后,濟南有沒有足夠的土地支持“四個中心”建設和“攜河發展”戰略布局?

  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后,全市重點片區共預留發展用地23.5萬畝,其中位于新舊動能先行區的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預留6萬畝、崔寨物流片區預留3.9萬畝,臨空經濟區預留5.9萬畝,高新東區預留3.2萬畝,國際醫學中心預留4.5萬畝,充分保障各層次建設發展需求。此外,濟南還劃定了2.77萬畝基本農田準備區,為將來重點工程項目合理占用基本農田留下了充足的補劃空間。

  中心城區范圍內預留的發展用地空間,可保障中心城區10年以上的發展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