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是嶧城區榴園鎮匡談小學一名普通的女教師,今年38歲的她已經是從教20年的“老教師”了,畢業后她背井離鄉扎根于嶧城農村小學,2008年,她來到了匡談小學開始了她的鄉村教書生涯,同時承擔著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工作,成為留守兒童共同的“媽媽”。

  張敏是濟寧人,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在匡談小學除了帶班主任和兩個班的數學及音樂教學外,還要兼顧學校的留守兒童中心的工作。在活動中心這個大家庭里,張敏像“媽媽”一樣要照顧著72名留守娃的生活,在和記者的交流中,每聊到這些家庭困難、家庭特殊的孩子,張敏眼中總是泛著淚光。在不久前,張敏為了調查班中的留守兒童情況,問到班中的一個學生爸爸在哪工作,孩子只回答了一句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后便開始大哭,“當時就感到心里被戳了一下,我就趕緊轉移他的注意力?!睆埫粽f,在這幾年的教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孩子所,以她除了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外,更多的是關注他們的心理。由于村小條件差,學校還專門從外地邀請了心理輔導老師,為孩子們上心理輔導課。

  記者了解到,張敏每周至少要上25節課,下課和節假日還要待在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經常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有時還會遭到家長的誤解。每天四點二十放學后,張敏幾乎都要在六七點鐘等活動中心的孩子被接走后才能離開學校,“有一次我的孩子放學回家沒拿鑰匙,我就把最后一個沒走的孩子托付給了同事,趕緊回家送鑰匙,沒想到學生家長后來把我說了一通,認為我只管自己的孩子?!睆埫舾嬖V記者,雖然這件事讓她感到委屈,但是她也很更理解孩子家長,同時,這也讓意識到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這些留守娃身上。

  在匡談小學,提起張敏老師,幾乎所有的同事都會豎起大拇指,從活動室布置到幼兒園走廊設計裝飾,她都親力親為。由于教學任務重,張敏經常把學校的工作帶回家加班處理。

  有汗水就會有收獲,張敏帶學生排練的節目經常獲得名次,“村小的老師都是全才,看到孩子們的歌聲和微笑,是我最欣慰的時候。”張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