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聯酋阿布扎比閉幕,中國代表隊斬獲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這沉甸甸的15塊世賽金牌,其中有一塊對山東來說意義非凡。那就是袁強奪得的工業控制項目金牌。這是山東沖擊世賽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國在世賽工業控制項目零的突破。

  賽后,袁強接受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的專訪,講述他奇妙的世賽之旅。比賽過程中,“大腦記憶斷片兒”“考官發錯卷子”……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袁強上演“驚魂歷險記”,也正是這些點滴經歷讓袁強奪冠的瞬間變得異常精彩。

袁強正在進行比賽。通訊員 蘇美亭 攝袁強正在進行比賽。通訊員 蘇美亭 攝
閉幕式現場成了五星紅旗的海洋。通訊員 張民 攝閉幕式現場成了五星紅旗的海洋。通訊員 張民 攝

  考官發錯卷子

  上演四天“驚魂歷險記”

  10月19日晚,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在阿聯酋阿布扎比閉幕,山東工業技師學院工業控制項目選手袁強經過4天共22小時奮力拼搏角逐,戰勝來自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拔得頭籌,勇奪金牌。這是山東選手參加世賽獲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國工業控制項目史上的“零突破”。

  在10月15日至18日連續4天的比賽中,用袁強自己的話說,每天都在經歷“致命傷”。可這位瘦瘦的20歲小伙兒硬生生地頂住了。

  “比賽原本是5天,因為主辦方耗材和工具沒到位,推遲了一天,改為4天。直到比賽開始,主辦方才拿出時間讓選手清點材料。那時候,我發現耗材和工具跟平常訓練用的差別挺大。”袁強說。按照賽程,選手對設備的清點應該在開幕式前完成,各種設施在比賽第一天才“遲到”到位,這是袁強遇到的第一個插曲。

  經過第一天對設備的熟悉,袁強本應迅速上手。可到了第二天,高壓高強度作業下的他突然出現了“記憶斷片”。“又累又困,甚至出現了一個小時的記憶空白,當時可把我嚇壞了。”如今奪冠后,袁強回憶起來還是后怕,“當時在接線,假如一根線接錯了就可能導致電路不通,設備就不能運行。”

  袁強的比賽貌似即將步入正軌,就在此時,考場上出現了最大的意外——考官發錯了卷子,袁強甚至不知道卷子是錯的。“第4天編程任務圖紙應該有20頁,但是我的只有5頁,缺的恰恰是很重要的編程畫面內容。”袁強回憶。

  由于袁強第三天提前1小時完成任務,剩余時間可以做第4天比賽的編程。可試卷烏龍事件讓袁強的時間優勢“泡湯”。最終經過協調,他得到了專家給予的15分鐘補時。就在他拿到圖紙要做題的時候,又一個插曲來了。

  “第4天的編程特別難,我估算了一下,30分的題我就只能拿到10分,剩下的20分不是說做錯了,而是完全不會。”袁強說,我拿到題都不知道題干描述的是什么,我當時好絕望。沒辦法,我就哪里會做做哪里,爭取拿最多的分數。”

  奪金時刻

  大喊三聲“中國”

  “想拿金牌太難了。”18日比賽一結束,袁強擁抱自己的教練組組長,連說“太難了,簡直做不出來,特別沮喪”。

  不過當專家問“你覺得你能拿第幾”時,袁強很有把握地回答:“前三!”賽后采訪時,袁強調皮地說,“其實我當時心里想的是能拿金牌,奪第一!”

  由沮喪到信心十足,袁強來了個神轉折,那在比賽完這段時間他又經歷了什么呢?

  “比完才知道,第4天的編程其他國家選手也沒做,韓國選手就做了一點,然后跑出去哭了。”面對勁敵,袁強坦言,“我覺得我發揮得比他們都好。”

  盡管有信心,可等待比賽結果的過程格外煎熬。

  “18日晚上結束就開始評分,我在場地等到凌晨兩點。回到酒店,一直翻來覆去睡不著,直到四點才有睡意,可是六點我一下就醒了,真的整整一天都沒睡覺。”19日那天,袁強拒絕了原本安排的活動,獨自等待成績。

  緊張的并非只有選手。“在現場觀看比賽時,心情非常緊張。因為山東省是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工業控制項目有21個國家和地區參賽,烹飪(西餐)項目有43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兩個項目一直是韓國和歐洲國家的強項,與他們相比,我們對世界技能大賽的規則了解還不夠深入,并且缺少世界大賽的比賽經驗。”省人社廳職建處調研員張民在現場為選手加油助威。

  19日晚,當袁強的名字在阿布扎比上空響起時,他還有些回不過神來。“當時有記者在現場采訪,問我拿金牌是什么感受,我什么都說不出來,就一直喊,‘中國!中國!中國!’”袁強說,“那一刻感覺自己夢想實現了,很激動。我是第一!我是世界第一!”

  對袁強來說,那個夜晚或許值得一生銘記;那個瞬間,是心中積攢多時壓力的釋放,也是理想實現的圓滿。“我就是想拿金牌,這是我的理想。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勁兒,唯一支撐我的就是這個。”袁強說。

  閉幕式是整個大賽的高潮,中國代表隊取得了15金7銀8銅12優勝獎的好成績,山東培養的選手奪得了2金、1銀、2優勝獎的成績,實現了獎牌零的突破,為山東和國家爭了光。“當主持人宣布工業控制項目金牌是袁強時,當時我們心情十分激動,大家都在拼命地吶喊,場內紅旗飄動,我們高呼‘CHINA-CHINA’!”張民回憶,不知不覺中嗓子都啞了,袁強所在院校副院長張品文更是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未來將站后方

  助力學弟學妹再拿金牌

  世界技能大賽是國家之間人力資本的展示與較量,近幾年來,世界技能大賽已經成為中國技工教育通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和技能培訓的交流平臺。“通過比賽,促進了各國青年人之間的技能交流,加強了各國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與方法的信息交流,展示了中國技工的風采和技工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張民說,通過大賽的參與、交流和比拼,把獲得的寶貴經驗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重壓之下奪金,這與袁強平時的刻苦訓練和平穩心態分不開。“真正到了比賽,我的心情很隨和。”袁強甚至在世賽戰場上想,“真正到了世賽是什么樣的?我其實完全忘了這已經是世賽了。”

  “可能真的是心態調整到了一個極限,感覺這就是我平常訓練的狀態,也沒有多么緊張。”在阿布扎比,袁強的比賽場地在走廊,偶爾會有觀眾大聲說話,對他確實也有一定影響。但每到這時,他就把耳罩戴上,“賽場上大多數時間我都戴著耳罩,操作的時候就專心了。”

  世賽歷程無比艱辛,袁強堅忍的意志也非一朝一夕養成。“世賽前一個月左右壓力最大。那時剛結束了一輪訓練,我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做完任務,超了4個小時,還做得不完美。”或許是積壓了太多的壓力,這個20歲的大男孩“哇”的一聲就趴在桌子上哭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我自己再練,又哭了。后來教練知道了,給我放了一天假,我在家呆了一上午,大約10點鐘左右我就呆不住了,跑回學校自己訓練。”在高強度的備賽過程中,袁強同樣有過崩潰,但最終都克服了,重回備戰場。

  比賽結束,袁強成功奪金,他卻突然迷茫了。“夢想實現了,突然有種失落感,因為我還沒有規劃好以后,不知道眼下的目標是什么,我要去做什么,至少我得先休息一段時間。”袁強笑著說。

  “這次比賽其實我有一個小遺憾。”袁強有些羞澀地說,“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選手宋彪以所有參賽選手最高分獲得阿爾伯特大獎,世界之最,我特別羨慕,我的分數是在所有項目排第三,只差一點點。”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選拔賽即將啟動,袁強又將整裝待發,不過,這次他不是作為選手。“世界技能大賽每一個人只能參加一次,要給其他青年機會,我打算幫助校內的學弟學妹們,爭取讓他們再拿一個金牌。”

  對袁強來說,冠軍并非結束,而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開始;對山東來說,首金并非終點,而是另一段征程的起點。

  張民介紹,下一步,重點要做的是將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向教學標準轉化,將競賽項目向實訓項目轉化,將競賽訓練方式向教學實訓方式轉化,將競賽經驗向教學經驗轉化,將競賽水平轉變為技工教育的平均水平,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提供更高素質和更強技能的優秀青年人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