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中央電視臺《24小時》以《看雨中最暖心的風景——數十位老師雨中撐傘組“愛心走廊”》為題,播放了5月16日濟南市槐蔭區(qū)實驗學校數十位老師在傾盆大雨中不約而同為學生撐起一把“彩虹傘”,搭起一條“晴空路”的感人一幕,點贊槐蔭區(qū)實驗學校的老師們及有溫度的濟南教育。

原來,當天學生們結束了課程學習需要從報告廳返回教學樓就餐,適逢下著大雨,學生們被困在報告廳無法出門。“當時已經到飯點了,本來想等雨小一點兒再帶孩子去吃飯,但是雨卻越下越大,一開始想舉著傘送孩子一個個過去,但是孩子多、老師少,這樣做難度有點大。”槐蔭區(qū)實驗學校教育處主任李雅告訴記者。
怎樣才能讓學生們既不被淋濕又能快速到達教學樓呢?這時,學校四年級數學老師劉雪青想出了一個辦法,能不能老師們用傘為學生搭建一條“雨傘長廊”呢?
于是劉雪青率先舉起手中的傘,隨后數十位老師加入其中,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將報告廳和教學樓之間的道路連接起來,用濃濃愛意為孩子們撐起一把“彩虹傘”,搭起一條“晴空路”,隨后學生們在傘下有序出入,返回了教學樓。

“當時我們在報告廳上課,下課之后雨下得特別大,同學們也沒有帶傘。老師們就自發(fā)用傘排成了一個長隊,同學們從傘下返回教學樓,沒有沾到一滴水,我們的心里感到特別溫暖。”六年級學生康思齊告訴記者。
“當時學校正在進行評課展示,結束之后發(fā)現外面的雨下得特別大,老師們就自發(fā)地為孩子們撐起雨傘,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這樣做的。”槐蔭區(qū)實驗學校校長張光說。
眼中有人,心中有愛,一場大雨讓我們再次觸摸和見證了有溫度的濟南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人”,關鍵是“愛”,是關心活潑潑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分。有溫度的濟南教育,充滿教育溫情;有溫度的濟南教師,充滿慈愛之情。面對每一個如此不同的生命,一個個有感染力、有親和力、有責任心的濟南教師,以最大限度成全每一個生命為使命,他們用滿滿的愛,用心擦亮孩子們的每一天,讓他們幸福快樂地成長。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