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輕微交通事故既不用報警,也不用跑保險公司,一點手機即可實現處理理賠。28日,濟南交警召開新聞通報會,介紹優化升級后的接警、事故處置流程,輕微事故通過手機即可實現線上定責、定損理賠,真正實現零跑腿快速處理,車主當天即可拿到理賠款。
接警后三分鐘,雙方收到責任認定
28日上午10點10分左右,濟南北園高架歷山路下橋口,一輛廂式貨車追尾了一輛奧迪轎車。幸運的是,事發時車速不快,雙方當事人均未受傷,車損也不嚴重。
雙方駕駛人下車拍了照,撥打了122報警電話。“您好,請問您在拍照后撤離現場了嗎?好的,請先撤離現場。請您打開手機找到濟南交警微信公眾號事故快處欄目,根據提示上傳圖片,我們會把電子版事故責任認定書發到您手機。”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引導事故雙方撤離現場,通過手機微信定位事故發生地點、上傳雙方車輛照片、駕駛證及行車證,實現事故的輕微處理。
濟南交警支隊指揮中心主任董斌介紹,事故雙方根據要求提交信息后,系統會自動識別車牌號、讀取事故發生地點等信息,傳遞到在“泉城行+”手機客戶端和“濟南交警”微信公眾號設立的快處快賠平臺上。值班民警會第一時間對事故做出責任認定,并將電子版事故責任認定書發送到事故雙方的手機上。
民警接警3分鐘后,電子版事故責任認定書就發到了廂式貨車和奧迪轎車司機的手機上。與此同時,全市的快處快賠理賠點位置也隨即發了過去,方便雙方現場定損理賠。
如果雙方責任清晰
當日可理賠到賬
優化后的遠程調處新流程已于6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當事人無需再到快處理賠大廳定責定損,完全可以在線上定損理賠,實現了由“跑一次腿”向“零跑腿”的轉變。
市民駕車發生單車車損5000元以下的輕微事故之后,按照原有的輕微事故快處快賠流程為:報警—受理警情—警情分發至各區縣交警大隊—事故民警遠程調處、拍照取證后撤離現場—雙方約定擇日到快處快賠大廳受理—定責、賠付到位。也就是說,根據原有流程,輕微事故處置實現了快速撤離現場,但還是需要事故雙方再跑一次進行定損理賠。
目前,交警對處理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設立快處快賠平臺,在指揮中心大廳設立“輕微交通事故遠程調處崗”。按照新的流程,如果雙方責任清晰、損失輕微,可實現當日理賠到賬,快的話兩三個小時就能拿到理賠款。按照原來的流程,一起輕微事故,當事雙方可能要兩三天的時間才能拿到理賠款。新流程不但省卻了當事人跑腿的麻煩,而且大大節省時間。
根據現有的流程,快處快賠適用的事故不再局限于車損5000元以下的交通事故,只要是“車能動、人未傷”的輕微交通事故均可適用。甚至,如果雙方熟知手機功能,能熟練操作手機的話,無需報警直接通過手機客戶端或者微信也可在線上處理輕微交通事故。
數據顯示,自6月1日新的接警流程正式啟用,濟南全市共接交通事故類警情16.5萬起,民警摩托化機動巡邏出警62萬余公里,接警速度環比提升50%以上。按照每起交通事故節省4分鐘計算,共為廣大市民及交通參與者節省66萬分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實習生 馬欣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