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郎啟波”發微博質疑趵突泉噴涌。(網絡截圖)網友“郎啟波”發微博質疑趵突泉噴涌。(網絡截圖)

  十一假期選擇來濟南的游客很多,趵突泉當數來濟南必逛的景點之一。10月4日,有網友發微博稱在濟南趵突泉邊看到水泵和變電箱,質疑濟南趵突泉的噴涌。截至10日晚7點,該微博內容被轉發308次,334條評論。10日,趵突泉景區工作人員表示趵突泉噴涌屬自然現象。

  10月4日,微博名為“郎啟波”的網友發布微博“趵突泉邊,各種拍游客照的人。泉眼咕隆咕隆地往外涌,耳聽八方的我則聽到了一旁水泵的聲音,循聲找到了配電箱,聽這聲音水泵質量還是不錯的,不知是進口泵還是國產泵。”并配有三張圖片,其中一張為景區一配電箱。

  “我住在趵突泉附近,泉是真泉,不要誤導游客和廣大網民?!薄袄蓡⒉ā彼l布的微博很快引起眾多網友的評論,大家紛紛在他的微博下留言表示濟南趵突泉噴涌的真實性。但是眾多網友的留言并沒有打消“郎啟波”對濟南趵突泉噴涌的質疑。@誠心誠意勤稱,濟南今年雨水充沛水量自然大增,你并不知道每天的電視新聞會實時報道工作人員監測水量的情況吧,大概也沒有聽說過“節水保泉”這四個字吧!@活法_0的春天農場留言,濟南今年雨水多,地下水補給非常充足。不止趵突泉,周邊72名泉涌水量都不小。

  該條微博下面,“郎啟波”對眾多網友的回復話語中仍然充滿各種質疑,并要求拿出證據來證明真偽,并說把園區水泵關閉即可來證明等。

  “水泵主要是給景區內的綠植澆水,變電箱主要為景區供電使用?!本皡^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微博上的內容他們也關注了,令網友產生疑問的水泵主要用來澆灌,另外提到的配電室為景區變電箱,與水泵無關。“趵突泉的泉眼是自然現象,是不能動的,我們的工作就是保護好它。”

  現在網紅濟南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漫步在護城河、黑虎泉等景區,每隔一段距離也會在隱蔽安全的區域發現變電箱。隨著濟南“泉城夜宴”的到來,這些變電箱大有作用,為濟南夜景增色不少。

  趵突泉不?!肮距健钡拿孛埽荷鷳B補源是關鍵

  趵突泉的“三股水”日夜不息,在不了解它背后神奇的人心中,也會有“不會是自來水管子吧”這樣的疑問。但正如網友所說,如果真是水泵抽水來的,那為啥泉水每天水位不一樣,度過了高低起伏的數千年,有過停噴也有過奔騰。今年,濟南的泉水已持續噴涌了15年,這背后既有天幫忙,也有人努力。

  趵突泉“三股水”

  古已有之

  濟南的七十二名泉自古已有,趵突泉更是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最早并沒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濼水的源頭,所以歷史上經常以“濼”代指趵突泉。

  以趵突泉為代表的濟南泉水的成因自古以來就是個謎,不過它可是實打實的自然景觀,會隨著地下水位的變化而變化,并非人工噴泉。

  在2013年5月登載在《山東水利》雜志的《濟南泉水成因及保泉對策研究》一文中,來自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和濟南市水文局的研究人員寫道:濟南的地下水由南部山區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沿地層傾向向北徑流,受北部巖漿巖體的阻擋,沿巖石的風化裂隙穿過較薄的第四系松散巖層露出地表形成泉。

  泉水的噴涌受到地下水位的制約,而地下水受到南部山區的大氣降水和地下水開采的影響。今年是趵突泉復涌15周年,這15年間,濟南的泉水也曾多次遇到停噴的威脅。最近的7年中,2015年6月21日,趵突泉地下水位最低,跌到了27.16米。

  “開源節流”保泉

  改變城市供水格局

  泉水噴涌離不開天幫忙,同時濟南也做了很多“開源節流”的工作,改變城市供水格局,減少地下水開采,同時在強滲漏帶進行生態補源。

  濟南市民世代飲用泉水,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南部山區水庫水和黃河水取代地下水,變成了濟南市的主要水源,地下水采用量逐漸減少。結合南水北調工程,濟南建設了五庫連通工程,就是濟南市利用長江、黃河等客水的“開源”工程。2013年南水北調進山東以后,地下水用于城市供水只占10%以內。

  為了實現趵突泉的持續噴涌,濟南還先后實施了引黃工程和水源置換等工程,減少地下水的使用。

  從2003年開始,省城逐步關停自備井,濟南已經封閉深層自備井300多眼,封閉的淺層地下水井已超過3000眼。濟南近些年加大東部城區水廠建設,2017年7月鳳凰水廠并入從鵲山水庫來的東聯供水水網。此外,設計供水規模20萬立方米/日的旅游路水廠計劃2019年9月底建成,同樣設計日供水20萬立方米的東湖水廠計劃2019年12月底建成。

  除了改喝地表水和黃河水,濟南還找到了南部山區的強滲漏帶,進行生態補源。2001年,濟南在臥虎山水庫向玉符河放水進行回灌保泉補源實驗成功的基礎上,進行了臥虎山水庫的增容規劃和設計,此后臥虎山水庫擴容。有了臥虎山水庫這個大水缸,濟南還結合南水北調工程為城市供水和生態補源“開源”。

  除了工程措施之外,濟南還有一系列的制度和地方法規為泉水保駕護航。2005年濟南就有了《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在2017年,該條例進行修訂,把泉水保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遵循“保泉優先”原則,突出了“四條生態紅線”,增加了泉水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