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透視2019年民企500強之山東榜單:誰的失落?誰在晉級?

  2019中國民企500強新席位排定。

  8月22日,全國工商聯在青海西寧正式對外發布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獲悉,在上述榜單中,魏橋集團引領的入圍魯企為61家,而這一數字在去年以及前年,分別為73家、57家。

  就2019年民企500強之山東榜單而言,分行業看,石油化工等行業入圍企業量仍是最多,但新興產業也在發力。

  而分城市看,山東16個地市中,東營入圍企業最多,為15家。

  當然,還有一個地市零入圍:棗莊。

  圖為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現場。 來源:中新網

  “榜單”:入圍門檻創新高山東缺超大型企業

  素有“中國民營經濟領域最權威排行榜”以及“中國民企風向標”之稱的中國民企500強榜單向來備受關注,2019年也不例外。

  本報注意到,上述榜單的入圍門檻刷出了新標準:185.86億,與2018年和2017年的這一數字相比,分別增加了29.02億元、65.34億元。

  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進,中國民企500強門檻再創新高。同時也表明,若民企營收沒有達到185.86億以上,連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的門檻都摸不到。

  不過,如果均用位居榜首的華為進行對比,去年華為的營收數字為6036億是排在第500位公司的38.5倍,而今年則是第500位公司的38.7倍,基本沒有區別。

  入圍門檻再創新高的同時,中國民企中,超大型企業數量也在繼續增長。

  所謂的超大型企業一般指的是營收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2019中國民企500強新席位中,2018年營收超過這一點位的超大型企業有12家,比上年增加3家。

  但這12家中,與“廣東為4家、北京3家、江蘇兩家,而浙江、海南、遼寧分別為1家”相比,山東的這一數字為零。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國內其他省份相比,山東仍缺乏“巨鱷”型企業。

  入圍魯企61家,前3席均有鋁產能

  中國民企500強榜單,各省份入圍數字的比拼同樣吸人眼球。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一樣,2019年的這一榜單,全國共27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參與。

  就山東企業來看,魏橋集團引領的入圍魯企為61家,較去年這一數字下滑了12家;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4家。

  雖然憑借“61家”的入圍企業數字,山東入圍企業量位居全國第三位,但與浙江92家、江蘇83家的入圍企業數字相比,仍存一定差距。

  頗有意思的是,在一眾入圍魯企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魏橋集團、信發集團以及南山集團。

  無獨有偶,上述三家山東民企麾下均有龐大的鋁產能。

  其中,在魏橋集團所在地山東濱州,目前,瞄準高端高質量發展的這一地市正在全力打造一張新名片:中國鋁谷。

  此外,排名整體榜單前100名的山東企業還有:東明石化集團(1018.20億元)、日照鋼鐵集團(953.67億元)、萬達控股集團(923.15億元)、利華益集團(853.79億元)、中融新大集團(807.60億元)、華泰集團(737.82億元)。

  而排名最末的為山東東方華龍工貿集團,以186.76億元的營收數字,位列榜單第498位。

  魏橋被甩出前十,排名第14位

  一眾入圍魯企業中,排名第一的仍是魏橋集團。這也是魏橋集團連續7年拔得居山東上榜企業之首。

  不過,相對于以7212.02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連續第4年蟬聯冠軍的華為以及分別以6182.9289億元、6024.5624億元的營收位居亞季軍的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和蘇寧控股集團,魏橋集團的這一數字僅為2884.87億元,與去年高達3595.78億元的營收數字相比,下滑明顯。

  也正因如此,其排位也被甩了中國民企500強榜單前十位,報第14位,與去年相比,下降了9個位次。

  而2016和2017年,魏橋集團均曾位居第3名。

  對此,山東濱州一名接近魏橋集團方面的人士表示,營收數字的下滑說明了魏橋集團確實存在業績增長壓力,但也不能說明太大問題,“未來,相信借助當地‘中國鋁谷’的大勢,魏橋集團一定會殺回前十,畢竟魏橋集團,實力仍不容小覷。”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是一家擁有11個生產基地,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

  自2012年,連續7年入選世界500強,2018年位列第185位。且“魏橋”品牌連續15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2018年以605.72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62位。

  據悉,目前,魏橋集團的新掌門人為張波,系素有“山東首富”之稱的魏橋創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士平之子。

  而張士平則于2019年5月23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事實上,500強企業業績、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已經引發各方關注的當前,不止是魏橋集團如此。

  8月22日,同期發布的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指出,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幅、稅后凈利潤增幅,比上年分別下降9.99、21.63個百分點。

  誰失落?誰晉級?

  盡管在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浙江、江蘇、山東和廣東四大經濟強省以合計296家企業入圍的數字,占了這份榜單的半壁江山。

  但縱向比較,與2018年這一數據比較,上述4省的企業入圍數字正在減少。

  其中,與廣東持平相比,蘇浙魯3個省份的上榜企業數量均為下降,其中,浙江減少1家,江蘇減少3家,而山東則減少高達12家。

  本報梳理發現,與2018年榜單,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之入圍魯企中,減少企業不乏有晨鳴紙業、大海集團、勝通集團、東辰控股、金茂紡織等等。

  不過,有企業失落,就有企業晉級。

  記者查閱獲悉,與2018年相比,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中,新入圍魯企也有不少,分別是:永鋒集團、濱化集團、齊成石化、家家悅控股、齊潤化工以及華龍工貿等等。

  有減有增,而這恰恰是榜單的“魅力”。

  東營入圍民企最多,棗莊零入圍

  就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山東入圍企業地市分布來說,不出意外,東營入圍企業數量仍是最多,高達15家,占上榜魯企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濱州和青島,分別為8家、6家企業入圍。

  而淄博、濰坊、臨沂,則分別有4家企業入圍;濟南、煙臺、濟寧、日照則均為3家上榜;威海、聊城、菏澤分別為兩家;泰安、德州則分別為1家。

  此外,棗莊這一數字為零。

  而分析這一榜單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石油化工企業仍是主流。

  除此之外,此外,分區域看來,“中部強勢崛起”現象進一步凸顯。

  在上述61家入圍企業中,一半以上的企業位于山東中部。

  上述現象的出現自然該區域歷史區位優勢以及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相關,同時也凸顯了山東省中部地區民營企業的支柱地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馮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