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2020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精神和全國文物局局長會議精神,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對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進行總結,并對2020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在2019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精品創作呈現持續繁榮態勢,大型民族歌劇榮獲中宣部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等眾多獎項,青島市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六屆“文華大獎”,濱州市漁鼓小戲《老邪上任》、德州市男聲合唱《中國船號震天地》獲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八屆群星獎;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全省縣級兩館全面覆蓋,公共圖書館上等級館占比92.21%,全省1800 多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成率達到99.3%,6.9萬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為98.2%,開展各類惠民活動5.3萬余場次,參演人數達461.1萬人次,惠及群眾1696 萬人次。
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方面,水平日益提高,出臺《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構建“七區三帶”文物保護片區體系,制定《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統籌編制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片區革命舊址集中連片保護整體規劃,開展考古發掘工作45項,發掘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滕州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被評為2019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全省博物館新增34家,總數達575家,居全國第一。東營市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晉升5A級旅游景區,青島嶗山區、濰坊青州市、濟寧曲阜市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預計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總人數達到9.3億人次,增長8.6%;實現旅游總收入將超過1.1萬億元,增長12%。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在穩增長、擴內需上出實招,在惠民生、優服務上見實效,在創品牌、展形象上求突破,推動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貢獻力量。”王磊說。
2020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持續推動藝術創作繁榮發展,持續加強《沂蒙山》推廣普及,不斷擴大其影響力;著力推進話劇《孔子》、呂劇《一號村臺》等重點劇目創作生產,抓好文藝精品創作和展演活動;大力加強藝術人才培養,組織首批“戲曲名家工作室”驗收,啟動新一批工作室遴選和“青創項目”評選。同時,著力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水平,加強黃河主題文化保護傳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積極創建“泰山-曲阜”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繼續做好大汶口、齊國故城和兩城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工作,繼續推動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此外,還將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按照“兩極帶動、雙軸支撐、五帶隆起”的空間布局,精心培育打造“15條經典文化旅游線路”和“54條主題特色線路”,將全省各大景區景點、度假區、特色小鎮、旅游特色村串珠成線,連片成面,集中打造。(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秋麗、馮帆)
[責任編輯:楊凡、單提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