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做客新浪網兩會訪談間,就“大數據時代”和“智慧城市建設”與網友分享了南京的成功經驗,以下是訪談實錄:
沈健談大數據時代:所有的決策、判斷必須要根據大數據
主持人尹俊:各位親愛的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新浪網的兩會訪談間。今天我們兩會訪談間里請到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先生,歡迎沈主席,歡迎您!
沈健:大家好,謝謝大家,這次有機會在新浪來做客,感到很榮幸。
主持人尹俊:非常感謝沈主席今天能夠在百忙之中做客我們新浪網的直播間。我們也知道,您其實對網絡和信息這一塊非常熟悉,因為您的工作曾經跟這一塊有過交集。您這次參加北京兩會,剛好也能借著這個機會和新浪網友做一個交流,我們也希望今天能夠聊一些信息化方面的問題。
沈主席,您曾經提過這樣一個名詞,叫大數據時代。我不知道對于大數據時代您是怎么來理解的?
沈健:大數據時代不是我提的,是國際上對當前在我們的網絡技術、云計算,包括信息的搜索引擎的高度發展,包括各種存儲,一系列的信息化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提出大數據,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大數據時代,這確實也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大數據對于我們的生活、管理包括各方面企業的運行、社會組織的各種活動,都會帶來重大影響的這樣一個時代。我作為國家工作人員,高度關注這樣一個變化,很關注大數據時代對我們工作的影響。
主持人尹俊:所以大數據的定義,我不知道您的理解是什么?
沈健:大數據的概念是這樣的,現在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達,人類掌握的各種數據是一種海量的、不斷擴大的。存儲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過去我們講一個G,后來講TB,現在可以講是上萬個TB在形成各種數據。現在智能手機很多,可以講現在一個智能手機,它的功能是十年前的電腦的功能,甚至還要強大很多。全球現在多少億人在拿著手機,不斷跟互聯網形成數據的交換,還有很多像網絡的監控系統、物聯網的系統等等,每天每時都在產生大量的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匯集、存儲和云計算,包括數據的挖潛、技術的提高,會形成很多十分有價值的東西。按照西方的理解,它是比石油、黃金還要珍貴的資源,必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方方面面。可以說在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過去我們差不多靠個人的經歷做判斷、決策,都是過時了,所有的決策、判斷必須要根據大數據,根據數據的形成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這樣才是一種符合科學的生活和學習的方式。這是我的理解。
政府的信息化要做好數據公開工作
主持人尹俊:接下來我們要聊的是政府在推進信息化當中的角色。因為我們知道十八大提出了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四化,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所以,您對如何推進信息化有怎樣的理解?特別是政府在推進信息化中的角色是什么?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沈健:這次十八大,包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了新的四化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的現代化。信息化是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們過去講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確實信息化是推動了新型的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但現在也絕不僅僅是帶動工業化的問題,信息化帶動我們服務業的現代化,帶動我們農業的現代化,帶動我們城市的現代化,包括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智能化,可以講信息化是會改變、改造我們人類生活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是強大的力量。這種情況下面,政府對信息化的推進有著十分重要的責任和義務。當黨的十八大包括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都把信息化提到特別突出的地位。在美國我們也知道,它也是把大數據的政府、透明政府,作為政府提高效率、包括形成新的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作為我們中國,特別是包括地方政府,我們在大數據的時代,政府要做的事情,首先第一應該高度重視數據的采集和生成。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現在我們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有很多很多的數據,在海量的生存著,而我們要使它能夠采集到,使它真正成為有用的,對事物發展的軌跡、脈絡包括今后的趨勢,用以做判斷的數據源,首先要做好數據的采集工作。
第二,做好數據的公開工作。過去我們政府的信息化,有很大的毛病,形成部門所有的很多很多的信息孤島。現在大數據時代,要求數據的開放。而且數據的開放,不僅僅是過去講的信息公開,信息公開可能是一個一個點的信息公開,而數據的開放是數據庫的開放,是個片、面的開放。所以,它跟過去政府講的信息公開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需要我們把數據的公開推進,只有公開才能交流。
第三,數據的整合。如果我們的部門、方方面面的數據都是公開的,就可以把它整合起來,大量海量的數據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包括我們大規模的計算機的處理、云計算的處理,可以形成很多特別有價值的東西,對于政府的決策,它的科學性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這方面通過整合,絕對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10,等于100,數據的整合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改變我們生活的判斷和決斷。
第四,建立我們的數據文化。中國人對數據的精確計算,從歷史上來講確實還是有一定的缺乏。我們經常喜歡用約數、大概、估計、差不多來做一些判斷,我們也經常喜歡用經驗式的方法進行判斷。而我們現在大數據時代,要求我們推廣和在人民群眾中間樹立數據文化,我們一切用數據說話,而不是用大概、差不多或者是人云亦云,或者是用現成的結論去做出判斷,脫離了當前的判斷。所以,數據文化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需要補上的一課。
第五,數據安全。因為大數據也好,信息化也好,沒有數據的安全措施,沒有個人隱私,包括企業法人隱私的合理保護,也包括國家安全機密的合理保護,它也是很難在我們全社會去推廣和發展。往往因為安全的問題不能解決,它制約著我們的信息化、大數據的發展。所以,信息安全也是政府要關注、要解決好的問題。我想政府要做這么五件事。
主持人尹俊:所以我們過去一直以為推進信息化主要是以企業為主導的,特別是技術企業為主導的,其實不是,政府有很重要的角色在里面。
沈健:是的,其實是這樣。
沈健談智慧城市建設:無線寬帶城市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
主持人尹俊:我們接下來要聊的話題是智慧城市,說到智慧城市,可能是一個比較新的名詞,但是我們逐漸聽到的越來越多,因為我們了解國內很多地方都在建設智慧城市,這已經成為推進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工作。上個月2013年國家第一批智慧城市的試點名單已經公布了,據了解南京在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創造了不少經驗和做法。所以,接下來想請沈主席給我們介紹一下,您對推進智慧型城市建設的建議還有經驗,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有哪些?
沈健: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實際上是IBM公司在全球首先提出來的,這個概念應該講還是很有前瞻性的,但是在智慧城市這個概念推出以后,可以講有很多的公司都在跟進,有很多城市都在探索,目前來講還是處于大家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間。前面的毛病是什么?僅有信息化的人員,僅有技術人員去推動智慧城市,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智慧城市需要城市管理者的高度、深入地介入,因為你要把城市智慧化,要對城市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僅有對計算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而沒有對城市的理解,是做不成智慧城市的。我們南京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努力的探索,把現代的信息技術和城市的日常運營管理更加有機的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結合的過程中探尋一條適合智慧城市的路徑,當然我們也是在探索。所以,南京市在推進智慧城市的過程中間,我們首先是抓基礎設施。什么是基礎設施?那就是我們的無線寬帶城市。無線寬帶城市今后要像城市的道路、排水這些基礎設施一樣,是我們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
南京市通過2G、3G、WIFI三者的融合,已經形成了全市的無線寬帶覆蓋。我們還建立我們自己的政務信息專網,轉4G,是南京市和中科院共同探索,這樣形成了我們警務、市政、市容管理,也是覆蓋全市的政務專網。這幾個網絡的結合,形成了覆蓋我們全市市民、企業、政府機關的大的無線寬帶的基礎設施。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抓政府信息中心、數據中心的建設。我們從2010年開始,要求我們所有的政府部門不再建自己的數據庫,不再建自己的計算機房,而是全市建一個統一的大的數據庫。現在南京市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政務的內網和外網,政務外網連接200多個單位,政務內網連接100多個單位,把黨政行政部門和市政公用部門的信息高度匯集起來,形成一個集中的數據統一管理、可以互相調用和支撐的統一的政務數據中心,形成我們自己統一的數據庫。這是我們做的第二件事情。
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必須惠及市民百姓
第三件事情,要把我們的信息化惠及城市的市民、百姓。信息化不能作為政府自己的辦公便捷,在小范圍去享用,這是不行的。信息化必須惠及全市的市民百姓,我們就建立了南京市市民卡工程和車輛卡工程。市民卡工程是建立在人口信息系統數據庫,用這個庫來支撐,給全市的市民,每人有他一個市民卡號,這個卡號就是類似于像美國的每人有一個社保卡號,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在全市目前已經發行了接近800萬張市民卡,包括我們的基本卡有600萬張,包括外來人員的覆蓋,我們也都有市民卡,有200多萬張,加起來有800多萬張的市民卡。這個市民卡的功能絕不僅僅像過去的交通卡,包括香港的八達通,跟他們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也就是由政府的人口信息系統做支撐,把政府對市民的很多優惠、很多服務,通過市民卡來傳遞,同時它又可以兼用于交通、小額支付、商場購物和日常的消費服務,形成一個比較強大的卡號。這是市民卡的系統。
打個比方,我們南京市規定老年人過了60歲,他上汽車、地鐵半價。70歲免費。拿市民卡,你昨天沒有過60歲生日就全票。只要今天你過生日,因為這個卡和我們人口信息系統是聯系在一起的,你上車就刷半價,兩塊錢的地鐵票,只扣你一塊錢。如果你到了70歲,刷卡了以后就不扣卡里任何錢,就可以乘車。再就是在物價上浮以后,我們對低收入群體是有補助的。這個補助過去很困難,根據低收入的層次,有的一個月補40塊,有的補50塊,有的補60塊,而且補助的范圍有10、20萬人。物價在上漲,每個月發這個錢很困難。我們現在有了市民卡以后,這個月物價上漲,我們規定是超過3%就啟動價格補助機制,對低收入群體補助,困難多的多補助,困難少的少補助。只要物價超過了3%,馬上自動啟動,政府的錢通過市民卡就充到卡里,很便捷地解決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問題。
我們現在還在建我們的智慧醫療系統,也是依托于市民卡。我們的市民現在看病、掛號就用市民卡掛,掛完以后每個市民這個卡后面形成了它自己兩個資料庫,一個是在醫院就診就醫診療過程的電子病歷、電子影像系統,有這樣一個就診的健康庫。再一個就是他在社區享受社區日常的健康檔案管理,也有一個庫。也就是市民看完病以后,憑市民卡刷出來,日常健康檔案館里,在社區的庫和他在全市我們所有醫院全國聯網建立統一的影像庫以后,在各個地方看的病、開的藥方、住的檢查、化驗,包括CT等等,都可以把它調出來。所以,每個市民憑這個卡就有一個自己的健康檔案,這樣來逐步的實現我們智慧醫療。所以,這個也是我們把智慧城市,把信息化要服務于市民百姓。
同時我們建立了車輛卡的制度,我們采取物聯網的技術,把我們全市的機動車,主要是小客車,全部配上了車輛卡,這樣它在全市的行進信息等等我們都能掌握,而且也都為我們今后的城市管理,包括控制黃標車等等,都提供了很有效的手段。
這是第三件事情,在南京市推行我們的市民卡和車輛卡,這“兩卡”是作為我們把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溝通好的一個關鍵手段。這也是南京市和其它城市相比,我們在智慧城市上面做的有益的探索。
市民的信息通過市民卡能夠采集上來,我們給市民的服務,通過市民卡能實現下去,這兩個頭的最后一公里就通過這個卡來實現。
第四件事情,我們建立我們智慧城市的運營管理中心。市政府也是做了比較大的投資,做了大的運營管理中心,把全市涉及到城市日常運營部門所有的信息匯集到一張大屏、一個庫上面。在這個大屏上面,我們可以實時地知道全市的交通流量情況、公告出租車的運行情況,我們全市的自來水的供水情況、供電情況,我們大氣的污染各種指標和數據的情況,匯集了很多資料,大家只要坐在這個屏前面,城市怎么運行的情況可以一目了然。包括我們現在在全市,和我們的公安、交管,所有都聯網,我們各種攝像采集信息,有30萬個攝像點,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把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的情況都調及到眼睛面前。我們叫智慧南京運營中心,這是做的第四件事情,目前我們還在繼續推動我們的智慧城市的建設,進一步去探索和發展。因為智慧城市確實是今后一個大的方向,因為現在的信息技術已經完全能夠支撐。我們知道無線寬帶的高速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下一代IP地址的無限擴張,包括衛星定位系統的發達,包括我們還有其它很多存儲技術、信息抓取技術等等高度發達,今后城市也好,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也好,確確實實可以通過信息化來改造,來提升,而且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是會拉動一個新的產業,智慧城市也會拉動新的產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培養了自己的信息產業發展的新的企業,我們成立南京信息化投資公司,這些項目以這個公司為主在投資和運作,現在情況很好,效益也逐漸往上走。一方面給政府做了很多事情,城市在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企業也生長出來,確實還是很鼓舞人心的,前景很廣闊,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我們南京市正在探索。
主持人尹俊:南京市在很多地方都很領先,特別是信息化方面。
沈健:國家發改委有一個全國智慧城市指導意見的研討會,這兩天正在南京,也是幫助我們在總結,有很多城市一道在參加。
主持人尹俊:今天非常高興我們新浪網的兩會訪談間請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市政協主席沈健先生,就信息化和智慧城市跟我們分享了很多南京的經驗,同時也聊了很多可能我們平時政府部門不太關注到的政府這一塊的信息化,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謝謝沈先生,謝謝您,感謝大家收看我們今天的新浪兩會訪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