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22日訊 建設“千萬級城市”,曾是南京確立的“十三五”“宏偉藍圖”,但這一目標已經得到矯正。
“現在政府已明確,到2015年不會建成千萬級城市,人口什么時候達到千萬,2020年還是更久?沒有時間表!痹谧蛱斓墓步煌〞h上,市長季建業如是表態。
交通會議上談人口增長,是因為人口增長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統計顯示,南京2012年底常住人口已達812萬人,市民日選擇公共交通出行500萬人次,每百戶家庭擁有37.9輛私家車,導致道路越修越多,城市越來越堵。眼瞅地面交通解決不了問題,南京一口氣建了六七條地鐵,總投資千億元,總里程將達250公里,這是一筆多么龐大的公共投入!可像地鐵一號線南延線那樣的地鐵線,還是趟趟滿載,擁擠不堪。
人口膨脹帶來的“負效應”,遠不止城市交通一個方面。近年來,用地緊張、房價高企、垃圾圍城、污水治理這些硬約束頻頻給大城市亮起了“紅燈”,孩子入園難、老人養老難、社區管理難等社會問題也在困擾城市的各級政府!案舆是人太多!一個人來到城市,從吃喝拉撒到上學、就醫、購房、休閑等,無時不在考驗城市的承載力。”市人口計生部門專家說。
南京市城市規劃院副院長程茂吉認為,一些地方熱衷于建“大城市”、“特大城市”,一是為了面子好看、說出去好聽,好像城市到了“千萬級”,就很強很繁榮了,其實未必,城市競爭力還在于內在品質;二是為了爭取用地指標,因為住建部門有人均100平方米的用地指標,可城市資源、環境容量畢竟有限,城市規模也不可能攤大餅似的無節制地擴張!按蟪鞘锌刂撇蛔∪丝谠鲩L,必然帶來各類城市病。我們該好好思考一下,南京60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500平方公里建成區到底能容納多少人口?”程茂吉介紹說,南京在經歷了十一五、十二五堪稱“狂飆突進”式的人口擴張后,開始給城市規模降速。統計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南京人口年均增長17.66萬,但2011年以來,人口增幅已降低到10萬多一點。南京去年人口812萬,原計劃到2015年人口規模960萬、到2020年1060萬,現在來看不會達到。
南京控制人口規模,既有政府引導,也有市場力量。一方面,通過用地指標控制、轉型升級“倒逼”,發展知識、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人口結構優化。市委常委、江寧區委書記周謙明確表態,該區主導產業是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不會引進那些用工動輒幾千上萬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另一方面,近年來高企的房價、較高的生活成本,客觀上也延緩了外來人口涌入。
“我們要的是可控制、有質量、能持續的城市化,通過人的現代化實現城市現代化。”市人口計生部門介紹。南京出臺的《關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率先基本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響亮提出,“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前提”,在控制城市規模的同時,還要提升人口素質,計劃到2015年,每10萬人中在校大學生達8000人,全民社會培訓參與率60%以上。
“不只人口素質要提升,空間分布也要優化!背堂榻B,城鎮化不是“大城市化”,在控制大城市規模的同時,還要盡快補長小城鎮“短腿”。為此,南京布局了“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六十新市鎮”的城鎮體系,主城人口、功能向副城疏散,農村人口向新城、新市鎮集中——“大中城市和小城鎮有機級配,這才是科學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