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整個城市的創新能力,讓創新創業文化成為一種城市品格,已經成為當下青島向創新驅動、內生發展軌道前進的內在需求。青島痛下決心,確立了“創新驅動”的城市發展理念,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爭奪城市發展的“原創”優勢,以創新爭奪城市競爭的主動權。
記者在海爾集團采訪,“破壞性”創新是記者聽到最頻繁的詞匯,所折射的正是海爾不斷以產業、產品升級和管理創新應對網絡化時代的戰略選擇。海爾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打造網絡化企業,海爾正不斷加快向產業高端提升的速度。2012年推出的“無尾廚電”被業界看做是海爾“破壞性”創新的典型成果,僅創新專利與國際專利就申請了50余項。今年,海爾又率先推出了包括智能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在內的全球首套智能“云家電”。
青島著力打造的“藍色硅谷”,奮力爭取科研原創優勢。按照規劃,藍色硅谷核心區將成長為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中心——城市的最大競爭力寄望于“藍色硅谷”的建設。
從全市來講,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打造了諸多突破點:設立高達百萬元的科研啟動資金和安家補貼,吸引高層次人才;投巨資在全市建設“千萬平米人才公寓”,為創新型人才來青提供舒適的“家”;設立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池,實現了財政科技資金25倍的放大效應;與21家大銀行及投資機構開展科技金融合作,獲得授信額度400億元;規劃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1050萬平方米,體量全國一流;未來5年建設20個左右公共研發平臺,研發水平將達國際先進水平……
位于青島科技大學與青島軟控集團之間的建設場地上,“橡膠谷”一期工程已經成型,年底就將建成。“目前橡膠谷依托青島科技大學已聚集了國內6個國家級實驗室和技術中心,基本形成業內的科技研發最高平臺,也是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平臺。”橡膠谷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部長張春峰告訴記者,作為國內橡膠行業產學研示范基地和全國首個橡膠產業生態圈,目前已有160多家企業把市場開發、技術研發等功能放在了橡膠谷,約550所設置相關學科的高校將在此設立科研平臺。平臺建成后,將成為輻射全球的化工橡膠科研技術中心和化工橡膠產品交易中心,預計未來將實現年交易額千億元之巨。
數據顯示,去年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5199億余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約40%;全市發明專利申請12092件,授權1510件,分別同比增長127%和34%,增幅分列同類城市第一位和第二位;獲國家科技獎勵9項,獲省科技獎勵首次超過百件,達到105件。
一座創新型城市,正在破繭成蝶。(薄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