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管委昨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今年以來西海岸新區建設進展情況和優化投資環境情況,并且介紹了今年以來青島保稅港區、黃島區、青島開發區、青島董家口港區、中德生態園區、中央商務區、西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等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園區建設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西海岸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2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50億元,外資到賬7.7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4%、16.8%、20.2%和9.7%。
優化“一核兩港五區一帶”布局
“新區的區位資源條件優越,海洋科技優勢突出,生態環境承載力強,承擔著再造一個青島港、再造一個青島經濟總量、再造一個青島新城區的‘三個再造’的歷史使命。”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副主任高田義在發布會上介紹道,今年以來,新區在海陸統籌、城鄉一體、軍民融合的基礎上,優化形成了“一核、兩港、五區、一帶”的發展布局,形成了全域統籌、重點突破的開發開放新格局。
一核:即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以高端商務、科技創智、會展旅游為主導,打造東北亞國際金融、航運與數據中心,建設創新高效、低碳生態的智慧新城。
兩港:即前灣港和董家口港。以前灣港區為主體的青島港,2012年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4.02億噸和1450萬標箱;正在建設的董家口港規劃泊位112個、設計吞吐能力3.7億噸。
五區:即國家級前灣保稅港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中心區、董家口經濟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
一帶:即離岸綜合開發示范帶,把5000平方公里海域作為今后發展的戰略重點,統籌陸海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建設,實施離岸綜合開發,拓展海上戰略空間。
向藍色、高端、新型產業轉型
青島擁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西海岸新區將繼續放大海洋優勢資源,服務國家戰略,打造藍色經濟升級版。據了解,到2020年,海洋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20%左右,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7億噸,人口規模280萬左右,遠期人口480萬,城鎮化水平達到90%。
新區不斷加快向藍色、高端、新興產業轉型,突出發展六大產業集群、五大服務業,推動石化、家電電子、汽車及零部件、港口物流、修造船和海洋工程、裝備機械等六個千億級產業鏈聚變升級,加快培植發展新能源汽車、游艇、商務機等新興產業。上半年六個千億級產業鏈完成產值1680億元,占全市的35.6%,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 81%,同比增長11.5%。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前灣國際物流園、海洋生物特色產業園列入全省首批藍黃兩區26個特色園區,海洋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0%以上。
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西海岸新區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活躍地帶,大項目接踵開工建設如火如荼。西海岸總投資915.7億元的7個百億級項目有3個在建、3個待建、1個正在洽談推進;總投資3096億元的100個十億級項目,在建35個、待建30個、在談35個;總投資1307億元的54個青島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25個項目在建。在“進現場、解難題、抓開工”活動期間,5月份當月開工億元以上大項目41個,13個項目竣工投產。1~5月份,新區共組織新開工億元以上大項目72個,其中開發區、黃島區分別新開工39個、33個,分別位居全市第一名、第三名。
目前,總投資300億元的萬達國際文化旅游城項目簽約、開工,計劃2015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中國北方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奠基,建成后將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之一。薩博汽車、比亞喬飛機等項目順利推進。青連鐵路、軌道交通R3線、董家口疏港鐵路、沐官島水庫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力爭年內開工。
青島保稅港區:申辦自由貿易港區試點啟動
5月28日,省政府將青島試點自由貿易港區請示上報至國務院,自由貿易港區試點申辦工作順利啟動;5月31日青島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全國同期獲批的四個汽車口岸中,第二家投入運營的汽車口岸……截至5月份,青島保稅港區實現GDP50.4億元,各項稅收21.3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7億美元,引進項目總投資39701萬美元;共引進項目196個,同比增長18.79%。其中,外資項目8個,投資總額1.6億美元;合同外資1.1億美元;投資總額過千萬美元大項目5個;實際利用外資4069萬美元,同比增長47%。“下一步,保稅區將繼續拓展國際貿易功能,建設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同時,提升國際物流服務功能,把保稅區打造成東北亞重要的國際物流中心。此外,還要培育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建設東北亞重要的臨港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加快高端市場集群功能,建設大宗原材料國際交易定價中心。”青島保稅港區管委副主任吉興亮介紹說。
黃島區:高端服務業載體開工46.2萬平米
黃島區委常委、副區長李紅兵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1~6月份,黃島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5億元,同比增長11.2%;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19.4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8億元,增長13.6%。
在工業經濟方面,黃島區推進了瑯琊臺微生物循環經濟產業園、煤機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其中,海洋生物產業園被評為省首批海洋特色產業園和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此外,59個市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完成投資43億元,39個區級工業技改項目有35個開工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茁壯成長。
服務業方面,高端服務業載體已開工46.2萬平方米,竣工38.4萬平方米。新引進威海、興業、浦發3家銀行支行,銀行業金融機構達到17家。旅游度假、總部經濟、軟件產業等蓬勃發展,今年前6個月共完成服務業增加值95億元。此外,啟動了總投資70億元的8個“兩改”項目,開城路、新汽車總站、中軸線綠化等一批城鄉基礎設施工程進展順利。
青島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1%
今年上半年,開發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0億元,增長11.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1億元,增長21.9%;完成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3億元,增長17.7%。
據青島開發區管委副主任孟慶勝介紹,今年以來,開發區實施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港口、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造修船和海洋工程“六大產業集群”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5%以上。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1765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銷售產值1729億元,同比增長13%。信息服務業、旅游業、航運商貿金融業、醫療健康產業和教育衍生產業等服務業五大領域實現新突破,太平洋奧特萊斯、萬利國際上流匯、鑫都匯等服務業項目竣工,“千萬平米工程”開工120萬平方米,完工95萬平方米;服務外包完成離岸執行額1.03億美元,同比增長77.2%。旅游業進入黃金發展期,接待游客379.6萬人次,實現收入2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和11%。
董家口經濟區:協議投資總額達千億人民幣
據青島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管新波紹道,截至今年6月份,董家口經濟區已累計開發面積40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80億元,建成泊位13個,2012年完成貨物吞吐量3005萬噸。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港區新建成泊位2個,試運營泊位6個,完成貨物吞吐量3000多萬噸;白馬河供水工程8月份竣工后可形成5萬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沐官島水庫力爭年底前開工;華能熱電聯產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2014年一季度建成運營。青鋼項目220KV變電站選址和線路走廊已確定;經濟區主次路網建設全面啟動,疏港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疏港鐵路計劃年底前開工建設;臨港產業商務區綜合服務樓項目已交付使用,藍領公寓一期工程基礎結構施工基本完成,2014年上半年建成后可滿足5000名產業工人工作、生活需要。
在招商和重點項目建設方面,董家口港區和臨港產業區目前入駐項目36個,協議投資總額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4個項目投資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中德生態園:開啟生態智慧之門
中德生態園管委副主任沈雷在昨天的發布會上介紹了今年以來中德生態園的開發建設情況。據沈雷介紹,中德生態園始終堅持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以及生物醫藥等三個重點招商領域和產業方向,建立了重點德國目標企業目錄,制定了項目入園標準和入園項目準入機制和審批流程。
此外,沈雷表示,中德生態園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投融資“三條主線”,進一步加快推動園區建設。在基礎設施方面確立了“十大工程”,包括德國中心、德國中小企業孵化器、德國中小企業通用廠房等產業項目,以及幸福社區、三水管線、中德生態小學等基礎服務性項目。目前,這些項目將全部于8月底前動工,屆時整個園區將進入到全面施工階段。
在招商引資方面,確定年內至少注冊落戶項目10個,重點推進項目10個。此外,在投融資方面,啟動實施園區土地一級開發及封閉運作,同時搭建投融資平臺,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小企業入駐提供持續動力。
中央商務區:再造一個新城區
西海岸中央商務區是西海岸新區“一核、兩港、五區”中的“一核”,擔負著“再造一個新城區”的艱巨歷史使命。
西海岸中央商務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王學軍在昨天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央商務區實施“五大工程”作為啟動項目來引領中央商務區的開發建設。為讓群眾更早地享受到開發建設和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實施了村莊搬遷改造工程,進行了一次性投入,一期總投資42億元的12個村莊進行了集中搬遷安置,總戶數約3000戶。
由于該區域的交通相對薄弱,為此,規劃建設了以高速公路連接為主導的路網工程,總投資8億元,總長10.4公里,計劃下半年進行土路基建設。
為實現將中央商務區打造成為生態化未來之城的目標,建設兩河、柏果樹河等生態隔離帶,柏果樹河項目總投資8億元,總長度9.45公里,設計寬度200~500米。此外,考慮對中央商務區進行產業導入試驗,瞄準研發、總部基地等產業,規劃建設面積約2000畝的創智產業園,其中一期面積750畝。
西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已落戶88個產業項目
據西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建設指揮部規劃部部長潘鋒介紹,目前,度假區內的產業項目總數88個,其中,在建項目25個,待建項目33個,簽約項目4個,在談項目26個。其中,指揮部竣工項目中,萬利國際上流匯商業街部分、魯海豐人工魚礁項目已正式投入運營,康大豪生、靜雅天齊酒店正在籌劃試營業。
同時,度假區積極推進“綠島計劃”,加快唐島灣南岸線整理工程進展,爭取在2013年基本完成二標段工程。完成銀沙灘生態植物園片林增綠工程,爭取年底二期工程完成土方回填、地形整理及市政工程。推進鳳凰島濱海步行道及景觀工程一期項目建設,完成長度約3公里的濱海步行道建設。
同時,將加快推進“人工島”開發建設,力爭年內1號島開工建設,3號島完成傾廢區選劃工作。推進竹岔島生態修復整治和保護工程,力爭8月中旬施工單位進場。推進靈山島生態修復整治項目,加快推進環島路東段改建、蓄水涵林、岸線整治和垃圾集中處理等四大工程。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