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河成省內危險水域之首 雨季青少年溺亡頻繁發生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是李白的一句詩,說的就是,流經咱們山東的母親河--黃河,而古今文人在描寫黃河的時候,都習慣用"奔騰、咆哮"。而用這樣的詞,也實在相當貼切。每一年,這奔騰咆哮的黃河都會"吃人"。時間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雨季。首先回顧一下,近年來黃河濟南段發生的一些溺亡案例。
2013年5月16日,兩名泰安少年黃河溺亡,親屬痛哭失聲
2013年5月16日上午,在濟南北店子浮橋西南約1公里處距離河水約兩米的河灘上,一左一右橫躺著兩名溺亡的東平少年。一個15歲,一個14歲。"孩子,求求你回來吧!"孩子親屬們的痛哭聲,久久回蕩在黃河岸邊。然而,這樣悲劇其實一直都在黃河岸邊上演著。
2013年5月5日,四名男青年黃河游泳,22歲的聊城小伙小勇溺亡
2013年5月5日,聊城小伙小勇和3名同事結伙來到濟南黃河森林公園附近游玩,一時興起,兩名小伙從黃河北岸淺灘位置下水游泳。他們以為這里水淺,不會發生危險,卻沒想到被困水中。隨后另外兩名同伴下水施救也被困。危急關頭,在10名財經大學學生和其他救援人員的努力下,3名小伙艱難脫險,但22歲的小勇卻永遠閉上了雙眼。
黃河"吃人"事件年年都會上演
2011年7月16日一對父子在濼口浮橋西側的黃河水中溺水,50歲的父親溺亡;緊接著7月31日在黃河風景區東區一小伙溺亡;2010年6月29日,一名14歲的濟南男孩在黃河岸邊"沖涼"時,被急流卷走;2009年6月14日,兩名花季少年被黃河水無情吞沒;2008年7月28日,在濟南濼口黃河鐵路橋下,兩名男孩溺亡;2007年6月20日,一名16歲男孩在黃河新徐浮橋段游泳時溺亡;2006年6月26日,一名19歲的技校學生在黃河風景區南岸葦灘水塘游泳時溺亡;2005年6月5日,黃河岸邊華山鎮西河沙村附近葦灘,一名8歲兒童和一名18歲青年溺亡;2004年9月6日,兩名20歲左右的小伙在濼口浮橋附近被急流卷走;2003年5月25日,同樣在濼口浮橋附近一名17歲的浙江少年趟水時滑入深水消失,隨后下河相救的兩男一女也相繼溺亡;2002年8月1日,一名21歲的淄博小伙在黃河鐵路大橋河段溺亡等等······
濼口險工66號壩成近年危險水域
我們無意再次揭開這些遇難者親人心底的傷疤,但這一連串的數據背后,埋藏著太多令人唏噓的悲哀故事。據不完全統計,最近10年來,僅黃河濟南段就有三十多人溺亡,而其中尤以青少年兒童居多,黃河也成為省內名副其實的危險水域之首。天橋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郝國柱稱,近幾年出現的一些溺水事故很讓人痛心,濼口險工66號壩算是近年經常出現溺水事故的危險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