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具體到對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布局,將在東部地區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并且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城鎮化建設水平通常用城鎮化率來衡量。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0%以上,世界平均城鎮化水平約為47%,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約為75%,發展中國家在38%左右,最不發達國家大約為22%,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已經超越了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跨越發展機遇千載難逢
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除了響應中央城鎮化建設呼聲,更是看準了城鎮化帶來的各種機遇,搶先進行布局。上個月,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城鎮化發展綱要(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6%,并基本形成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城鎮發展區和魯南城鎮帶一體化快速發展新格局。這意味著,濟南在實現與周邊城市組團跨越式發展的道路上,出現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濟南提出,加快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落實好強化省會城市核心地位、建立區域一體化互動協調機制、加大資源要素整合力度的部署要求,與周邊城市優勢互補、攜手發展。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又被稱為“1+6”方案,即以濟南為中心,包括泰安、萊蕪、濱州、聊城、德州、淄博6個周邊城市在內的經濟圈,圈內區域土地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萬,各項重要指標多占到了全省總量的1/3。
目前,濟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干勁來促成那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早日實現。而濟南綜合保稅區的加速推進,則可以看作整個行動的一部分。2012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濟南綜合保稅區,原先的出口加工區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為“內陸自由港”。在綜合保稅區里,企業可以減少運輸、儲存成本,在開放層次、政策優惠、產業政策等方面得到更多實惠。無疑,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濟南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著實提升了一個檔次。
周邊城市加緊融入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濟萊協作區”概念,似乎標志著萊蕪融入省會濟南已經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皾系陌l展需要空間,萊蕪的發展需要帶動!比R蕪市萊城區區長馬保嶺指出,為加快萊蕪北部新城的建設,萊蕪謀劃出76平方公里的空間載體,作為濟南的后花園,將來給濟南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現如今,從濟南駕車20分鐘即可抵達萊蕪雪野景區,從萊蕪通過濟青高速南線便可享濟南“一小時經濟圈”。萊蕪市發改委主任任旭東也認為,萊蕪與濟南山水相連,接受濟南輻射帶動最為便利、最為直接,具備實現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條件和基礎。
忙起來的不僅是萊蕪。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德州市也提出,開工建設德商高速、石濟客運專線、濟齊黃河大橋,加快建設濟樂高速、德大鐵路,爭取邯濟鐵路建成運營。這些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的具體舉措,將進一步加深兩地之間的經濟聯系。聊城市在“十二五”規劃中有這樣的表述:“以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為契機,在科技、人才、信息、交通、旅游、主導產業等方面加強與濟南對接,拓展承接輻射帶動領域!绷硗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濟聊一級公路建設將全面提速,青蘭高速聊城段、鄭濟快速鐵路、聊泰鐵路、軍民合用機場爭取早日開工。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13年預算,山東已安排10億元專項資金助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給予支持。種種跡象顯示,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令人期待。(記者 郭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