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賀 董夢婕
面對不斷增多的危橋,危橋的維修明顯滯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問題,市縣鄉均沒有橋梁管理的專項資金,使得危橋改造工作不得不停滯。其實,在2004年菏澤市就曾大范圍對危橋進行改造,可如今這些改造好的橋梁也開始出現各種問題。許多人認為,應該建立橋梁維修的專項資金,建立維修管理機制,避免發生橋壞無人管的事情。
多數危橋超期服役
近日重修的單縣張集鎮夏莊村夏莊橋建設于20世紀80年代,是村民通往濟寧市金鄉縣的唯一通道。記者調查了解到,老態龍鐘的夏莊橋在2011年前后就已經是座危橋,但是由于資金缺口大,以至于老橋未能及時得到修復。
“前兩年我們就向鎮水務部門反映過這座橋的問題,但是由于他們的修橋資金有限沒有批復,而我們夏莊村經濟基礎差,也無力重新修老橋,以至于拖到現在。”單縣張集鎮夏莊村黨支部書記曹長運說。
夏莊村本想靠土地租金來修橋,但是未能如愿,直到單縣工商局選派到張集鎮夏莊村掛職的“第一書記”張建投資3萬元用于修橋后,老橋現在才終于得以改頭換面。
據曹長運介紹,2011年,一輛拉石子的卡車途經夏莊橋時將橋軋壞,之后村里簡單修了修,沒想到不久后一輛拉磚車又將橋中間軋塌。緊接著,一輛拉蒜車靠橋邊行駛時,老橋不堪重負,又被軋壞,蒜車也從橋上掉下去。
“橋不能重建,只能用木板等物件對壓塌的地方簡單鋪墊,看似簡單的修葺,這幾年也花費四五千元,修建前大車已經不敢過橋了。”曹長運說,修橋沒有資金讓他們犯了不少難。據了解,超過30年的老生產橋就屬于“超期服役”,而重新修葺高危生產橋需要花費幾萬到幾十萬的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危橋不能及時“看病”。
修橋缺乏專項資金
記者從菏澤市水利局了解到,菏澤市內東魚河、東魚河北支、萬福河、洙趙新河、洙水河、鄆巨河、鄄鄆河及閆潭干線、謝寨干線等9條市管河道上,共有橋梁491座。這些橋梁大多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水系調整時建設,經多年運行,自然老化嚴重,多數已超過服役期限。
與此同時,柏油路面橋梁急劇增加,橋梁超負荷運行,損壞加劇。據調查,目前在市水利部門管理的橋梁當中,已有70余座生產橋修通柏油或水泥路面,大型重載車輛頻繁通過,大大超過橋梁設計承載能力,加劇橋梁損毀程度。
水利局工作人員認為,最為緊張的是資金,菏澤市、縣、鄉管理的橋梁沒有專項資金。橋梁建設資金缺口非常大,以致這些橋梁得不到及時維護,長期帶病運行,損壞越來越嚴重。
據介紹,在2004年菏澤市曾經對于危橋的進行大范圍改造。2004年5月,菏澤市政府成立危橋改造指揮部,同時印發了《關于市管河道危橋改造的會議紀要》和《關于做好危橋改造加固工作的緊急通知》,對交通、公路、水利三部分,按照“誰管理,誰使用”的原則,從條條塊塊兩方面都進行明確。
據了解,按照規定,國道、省道上的橋梁由公路部門負責,在縣、鄉道路上的橋梁,包括村村通公路,只要兩端是柏油路面的,由交通部門負責;土路生產橋由水利部門負責。市管河道上的橋梁,由市級負責;縣鄉管理河道上的橋梁,由市交通、水利、公路部門協調督促指導,分別由縣鄉村負責解決。
其中,水利部門從各方面籌集資金,先后投資8000萬元,至2009年,全市市管河道改造危橋總數達到309座。
危橋改造成停擺狀態
2009年以后,原來完好、未經改造的橋梁,及個別新建橋梁因超設計負荷運行陸續出現了損壞的情況,一些新產生危橋亟待維修。
針對這種情況,菏澤市水利部門于2010年8月組織進行橋梁安全隱患排查,2011年、2012年分別制定危橋改造工作計劃,由于資金問題均未能如期實施,危橋改造不得不停滯。
今年,菏澤市水利局又安排進行市管河道危橋調查,并制定新的、為期3年的危橋改造工作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將全市市管河道上的危橋改造完畢。目前橋梁設計招標及設計工作正在進行中。
但是,資金問題仍然是最大障礙。據介紹,過去幾年,水利部門為完成危橋改造任務,投入大量資金,背負很大經濟包袱,繼續籌措資金的能力已非常有限,資金問題是制約當前危橋改造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