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市買來3種黑色食品——黑豆、黑芝麻、黑米,回家用水清洗浸泡后全都掉色,消費者懷疑上述食品被人為染色,面對消費者提出的索賠要求,超市感到很無奈。記者采訪發現,由于目前沒有相應技術手段能夠對黑色食品是否染色進行檢驗,使得買賣雙方都陷入到尷尬境地,許多超市不愿意銷售黑色食品。
全媒體記者 常萍
市民:黑米泡掉色要求賠償
前幾天,市民欒先生從淄博一家大型超市買了一些黑豆、黑芝麻和黑米,回家浸泡清洗后,出現了掉色現象,且容器內壁上也附著上了顏色,他懷疑食品被染色,欒先生于6月16日來到超市反映問題。“我們對消費者購買的3種食品重新進行了浸泡。”昨日,該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常的黑米在浸泡后都會有輕微掉色,欒先生用于浸泡食品的器皿是仿瓷的,材質本身密度大,稍微有顏色就會附著在器皿內壁上。“雖然食品沒有問題,但為了解決消費者疑慮,我們還是為消費者退貨并進行了兩倍賠償。”超市方面表示,他們對此感到很無奈。
超市:投訴過多不愿賣黑花生
在超市的散裝食品區,記者看到有不少市民前來選購黑色食品。
超市工作人員周女士告訴記者,這里銷售的所有有色食品都有檢驗報告,之前,不少市民反映過黑花生掉色的問題,由于黑花生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而花青素遇水溶解,因此浸泡后會“掉色”,這是正常現象。
記者采訪了解到,普通花生價格在每斤8元左右,而黑花生每斤18元左右,有許多人專門購買黑花生。面對消費者關于黑色食品掉色的質疑,周女士表示,銷售方為此也感到很尷尬:“我們曾想過是否不再銷售黑花生、黑米,但經常會有消費者專門來找,面對這樣的市場需求,我們也是左右兩難。”
檢測:無具公信力第三方機構
黑色食品掉色是否被染色?農業和質監部門的相關人員表示,很難對食品是否染色進行檢測。
淄川區一位農業專家告訴記者,有色食品輕微掉色是正常現象,市民之所以過度緊張,原因就在于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和澄清,導致以訛傳訛。
據介紹,消費者買有色食品時可通過幾個方法進行鑒別:正常黑米背陰面生長的內胚芽為白色,向陽面的內胚芽為黑紫色,浸泡后的水無異味;黑豆用手輕輕搓,里面是黃色或綠色,不會里外全是黑色,且揉搓后手上不會留有顏色;有外殼的黑花生更好鑒別,如果被染色,不會只有花生仁是黑色而外殼正常。
■ 點評
前段時間,“櫻桃生蛆”的微博遭到瘋傳,人們談“櫻”色變,給果農帶來不小的損失。同樣,對于黑米等有色糧食,也難免有人因不了解而產生誤解。
近年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如果能在食品公共事件中積極作為,在對食品安全嚴格檢查外,及時公布農產品品質情況等,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真相,公眾就不至于被一些網絡傳聞或者個案所影響。
同時,消費者對生產環節了解不足,甚至對一些農業常識也不了解,行業組織可以發揮橋梁作用,引導“城里人”下鄉看種植過程。信息公開、知識全面,誤解也會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