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存在風險
弄不好會砸手里
螃蟹價格趨于穩定,對于商販來說,是否會降低風險?“不瞞你說,我本來覺得賣螃蟹很穩定,現在也有了擔憂。”一位商販告訴記者,過去主要是賣本地蟹,但這兩年發現本地蟹價格實在太高,利變薄了,不如南方梭子蟹賺錢。
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分析,從整個市場供應來看,今年并沒有因為本地蟹的缺席,而拉低市場供應量,反而貨源十分充足。“具體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就是因為南方蟹子大豐收。從連云港等地反饋的信息看,南方海鮮出水量近兩年呈不斷增加態勢,但今年的增幅最明顯。尤其是蟹子,從8月份開捕,每次靠岸的船都是滿載而歸。”
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不少商販喜歡在節前“囤貨”。今年市民很理性,加上限制公款消費后大宗團購減少,多為市民零散購買。魚蝦在中秋前夕并沒出現預期的“漲價高潮”。一位多年從事南方魚蟹銷售的批發商告訴記者,如果之前在價格高的時候囤貨太多,一旦遭遇海鮮增產旺季,也會面臨“砸在手里”的局面。
記者發現,倒騰活海鮮,風險與利潤并存。其中關鍵就在于如何控制成活率——像螃蟹、鮮魚、對蝦、皮皮蝦等特別“嬌氣”的動物,一旦在運輸過程中出現錯誤,死亡量一大,那這次運輸就血本無歸了。
來自浙江舟山的李明國,指著眼前生猛亂爬的螃蟹告訴記者:“現在從舟山運到青島,一公斤是60元左右,可如果要是死了,有時你一斤5元甩,都不一定有人要。大伙都知道螃蟹要吃活的,可沒多少市民知道,這螃蟹我們真是當‘祖宗’供著,才能運到青島來。”
記者仔細觀察了這一輛輛大型集裝箱運輸車發現,在海鮮運輸過程中,這些海鮮都被上了“雙保險”。溫度恒定的儲存倉內,模擬著海鮮喜歡的“水下溫度”,同時運輸車內都單獨安裝充氧泵,不停地輸氧。同時,運輸途中還有人定時觀察并噴淋海水。
老李笑稱,送到青島的一刻,是他最緊張的時刻。“這一車貨運過來,我在打開前都挺別緊張,就怕出什么差錯,只要死亡率控制在10%以內,就算成功。
記者體驗 一天最多睡五個鐘頭
夜里12點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4點;最多時1天賺1萬元,但有時只能睡2個小時……記者通過親身體驗發現,這樣的賺錢方式很“誘惑”人,但實在很難堅持。記者采訪了多位夜里12點就趕來的商販發現,由于中秋期間海鮮需求量增大,他們平均每天最多睡5小時。盛泰和魚檔海鮮專供合作人盧杰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最近每天只睡倆小時,而且“習慣”了。“夜里12點起來收海鮮,是為了能搶到最好最新鮮的;堅持挑選到5點,是為了不放過進最實惠的貨。一般早上六七點,就有市民來買魚了。一般要堅持到下午5點,送走最后一波買魚的顧客。”
9月16日上午10點,是記者在此體驗當小販的第10個鐘頭。吆喝一上午,最終和五位市民成交。然而吃罷早飯,竟守著攤子睡著了。盧杰搖了搖記者笑著說:“你剛來肯定不適應,快回去睡覺吧。我們不光要賣魚,還得準備自己飯店的海鮮。最近中秋生意好,5點以后開飯店,每天睡倆小時,但很興奮!” 文/圖 記者 王宗陽